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烟台老年人频陷"保健陷阱" 因放弃吃药旧病复发

烟台老年人频陷"保健陷阱" 因放弃吃药旧病复发

发布:2016-03-15 17:0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近日,烟台市消协发布2016年十大消费警示,与前两年相同,“警惕保健陷阱”再次位列其中。”其实,像李阿姨这种被“亲情牌”忽悠的老人不在少数,许多情况下购买

   水母网3月15日讯(YMG记者 赖皓阳)近日,烟台市消协发布2016年十大消费警示,与前两年相同,“警惕保健陷阱”再次位列其中。非法推销、夸大疗效,甚至是假冒产品,细数“保健品推销”的几宗罪,几乎每年都是老年人消费投诉的热点。更有甚者,老人迷信保健品而放弃正常吃药,旧疾复发。为何老年人群体频频陷入保健陷阱?这种类似“洗脑”的推销,应该如何来监管?记者展开了调查。

   忽悠手段一:“博士”讲座,限量保健品只卖给名人

   “这推销保健品的讲座,简直比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还能忽悠,这些老人都被洗脑了。”市民马女士70岁的老父亲去听“健康讲座”,结果买回来16000元的保健品,说吃了这些高血压、动脉硬化都能治,结果自己偷着把正常的药停了,导致脑血栓复发。“请了一个海归博士讲课,说这药是限量的,只卖给国家领导人和名人,烟台就限量20份。”马女士说,她在国家食药监局网站上,根本就查不到父亲买的保健品,这种被推销成“治百病”的保健品实为假冒伪劣产品。

   以“健康讲座”的名义推销保健品,是现在“保健陷阱”最常用的模式,有些讲座还赠送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前来,一开始请一些所谓的“学者”讲老年病的危害,然后讲怎样防治,最后把保健品引出来,忽悠老人们购买。老人们往往听了一上午课,尤其被“危害”所吓,加上学者们天花乱坠的诉说,很容易“冲动消费”。“我们多次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注意上面标注的说明内容,保健品是不能代替药品的。”市食药监局药品科徐远志科长告诉记者,现在许多老年人过于迷信保健品,以为保健品能治病,其实保健品不是药品,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的“功效”。

   在国家食品药品官方网站上,就有对保健品消费的明确提示,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坚持正常饮食。

   忽悠手段二:免费体验,一个保健床垫能治“百病”

   除了开“健康讲座”邀请老人来听,进而推销保健品,还有一种“保健陷阱”就是免费体验。无论是按摩仪器,还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坐垫、床垫,都可以无时间段、无次数免费体验,这对于老年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打发闲暇时间的好去处,然而在体验过程中,陷阱就随之而来。

   一个医用按摩垫12000元,一个“玉石”床垫18000元……在老人们体验的过程中,这些产品就被推销了出去,而购买的老年人也感觉到了“疗效”,这是怎么回事?“我母亲早晨6点天不亮就去排队体验,本来腿脚就不好,这站几个钟头后,不管躺哪儿也会舒服,何况再带点按摩功效的床垫。”市民周女士说,老母亲体验了一次,回家说非要买一款韩国的床垫,售价18000元,还让家里人帮忙写“表扬信”,就是夸产品好,写一封就能去领一个小礼品。“我母亲说,她躺在这个床垫上觉得很舒服。卖床垫的人说了,用了这个床垫什么腰腿疼都能好,连三高都能降下来。”听了老母亲的话,周女士哭笑不得,她陪母亲一起去了卖床垫的店,发现只是一个卖食品的店面。

   市食药监部门多次对全市范围内医疗器械体验式经营企业、有健康诊疗名目的体验店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许多店面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中对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产品禁忌都有严格规定。”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科科长于国祥表示,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医疗器械知识不了解的弱点,夸大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许多体验店里的医疗器械,其功能往往只有十几个字,但许多商家却吹嘘能治疗各种疾病。还有许多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获奖”、“专利”知识了解得少、迷信权威的心理,将一些获奖证书宣传成医疗器械的专利,实际上,这些专利证书多数是外观设计专利。

   忽悠手段三:无效退款,店面经常人去楼空

   无论是保健品还是保健器械,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推销的过程中,卖方总会以一句“无效退款”来使老人们安心,但真正要退款的时候却发现,当初的店面早已人去楼空。

   去年,市民杨女士在第一大道听“健康讲座”时购买了两千元的保健品,卖家承诺无效退款,杨女士吃了半年后,各项指标没有下降反而身体越来越不舒服,按照当初商家承诺的“无效退款”协议,杨女士拿着还剩下的半数产品上门退货,没想到当初开讲座的写字间早已“易主”,已经不是当初那家卖保健品的店了。

   承诺无效退款却遭遇退款难,在保健品消费投诉中已经屡见不鲜。市民郭女士在文化宫大厦花2500元购买了一款保健品,也是承诺无效退款。郭女士吃了几次后胃特别不舒服,找到商家退款,却被告知是由于自身原因不能证明是药的问题而拒绝退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以“健康讲座”名义推销保健品的卖家,实际是全国“打游击”的模式进行推销,而非在一个地方常住,往往在写字楼里租一个店面卖三个月保健品就离开。记者采访一处“人去楼空”保健品门店时,大厦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写字间都是业主自己租出去的,物业也无权过问,许多卖保健品的租三个月就搬走了,许多老人来退款时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忽悠手段四:打亲情牌,老人们阻拦检查

   记者了解到,市食药监稽查支队曾接到举报,有夸大宣传疗效推荐保健品的讲座,当执法人员上门检查时,却被听讲座的老人们赶出去,老人们表示别打扰他们听讲座。而许多讲座,更是进行得十分谨慎,年龄60岁以下的老人不能进入,门口专门有“望风”者,也给监管造成了一定难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以讲座名义推销的保健品,除了少数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许多是有国家正规批号的保健品,问题就出在经营者夸大疗效,让许多老人以为保健品能治病,而放弃正常吃药。但对于夸大疗效的“健康讲座”,老人们又是趋之若鹜,想要彻底防止被忽悠,必须提高老年人自身正确的保健意识。

   几乎所有被忽悠购买保健品的老人都能感受到,推销工作人员的态度太好,有时候实在经不住“糖衣炮弹”。“就我经常去的那家店,只要我去了有个小闺女都给我洗脚,做脚底按摩,说脚底穴位多老年人要多按脚。”市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她去了几次后,小闺女要认她当干妈,隔三五天就要给她打电话,让她去体验新项目,简直比亲闺女都上心。“其实我知道她卖的东西不值那个钱,但是小闺女人挺好,给我服务了这么久,我就花几千块买了保健品。”

   其实,像李阿姨这种被“亲情牌”忽悠的老人不在少数,许多情况下购买保健品是享受一种被在乎、被关心的感觉。

   防忽悠手段一:不迷信专家、学者、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