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把胃肠健康交给“补土派”

把胃肠健康交给“补土派”

发布:2016-02-29 19:2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把胃肠健康交给“补土派”-新闻频道-和讯网

张其成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活法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实际生活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每周或每月会出现某些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上海长海医院的李兆申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的主任委员,他说:一般人去做胃镜,慢性胃炎的确诊率或者诊断率可达到百分之八九十。

  在中医学看来脾胃为后天之本,元气之源,是整个身体健康的两大根本之一,但是脾胃又特别容易受伤。正因为如此,中医学历史上还出过一位专门论述脾胃问题的宗师——“补土派”开山祖师李东垣,他最有名的著作就叫《脾胃论》,其中很多论述直至今日仍有价值,与现代医学关于胃肠健康的论述殊途同归。

  比如李兆申教授认为:我们每天吃五谷杂粮,情绪起伏,难以不得胃病。如果出现三大症状:饭后上腹饱胀、嗳气,纳差,吸收不良所致的贫血,就要警惕萎缩性胃炎,引起重视,去查一查有没有合并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病的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对一些特殊人群应引起重视,比如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第二个因素是药物因素,比如服用阿司匹林等,出现胃肠症状时,要征询医生。

  第三个因素是尼古丁,主要是吸烟。

  第四个因素是不良生活习惯,如喝浓茶、烈酒,进食过冷过热、辛辣的食物等。

  第五个因素是精神因素,紧张、恐惧、焦虑、愤怒及忧郁等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分泌、动力等功能,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第六个因素是遗传因素,溃疡病肯定和遗传相关,遗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虽不如结、直肠癌中那么重要,但胃癌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

  与现代医学一致,中医学的脾胃大家李东垣早在金元时代就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李东垣认为养脾胃要做到: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避免“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不要伤食伤饮,比如“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一定不能多饮。

  现代医学认为养脾胃的总原则是:三餐定时、宜细宜清、细嚼慢咽、戒烟酒、讲卫生、避劳累。

  而李东垣则将脾胃养护落实到细节上,包括:吃喝要寒温适宜,衣装要与时令相应,心思要远欲少言,不妄思虑,行为要预防为先,比如洗浴要想着避免被风吹,实在躲不过风吹,就要“须以手摩汗孔合,方许见风”,又比如突然降温没来得及加衣服时,要运气功抵御,“宜争努周身之气以当之”等等举措均是重在生活中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