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起“10后”的小朋友们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童话IP,恐怕十个有八个会答《喜羊羊与灰太狼》,剩下两个会答《熊出没》。可若问起80、90后,或者往上追溯我们的父母一辈,估计大家都会在一番思索后一拍脑门,叫出这个小女孩的名字:
嗨,是小红帽啊!她恐怕是童话届唯一可以与白雪公主媲美的著名大IP了,可你知道吗,《小红帽》的故事版本有多种多样,引发过许多争议和讨论,科学家们为了追溯它的起源,甚至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它绘制了独一无二的“基因树”,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这里聊起。
1、“小红帽”故事的鼻祖到底是谁?
《小红帽》在童话届的江湖地位不必多言,几乎没有故事能超越它的风靡全球和经久不衰。在德国的《格林童话》中,它讲述了一只大灰狼吃掉了祖母,而后模仿她的样子,等待着小女孩到来的故事——这是目前为止在欧洲最受欢迎,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东欧,相似的故事则变成了“狼和小羊”:一只伪装的狼诱骗一群小羊,让它进了他们的屋子。而在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这个故事又变为“老虎外婆”,讲的是几个小孩遇到了假装成他们外婆的大老虎,没错,就是“虎姑婆”。不少人以为“虎姑婆”是“小红帽”的原型
英国的人类学家特拉尼(Jamie Tehrani)从小就听过很多版本的小红帽,因为他的父亲是伊朗人,母亲是英国人,而他本人在迪拜长大:“从定义上说,童话故事没有一个权威版本,而是属于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他认为,我们可以把文化理解为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并且在传播时会发生“突变”的信息。
难道童话故事也存在 “基因突变”?在新冠疫情研究者亚当·库哈尔斯基的新作《传染》一书中,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传染》首先介绍了“小红帽”的基因组分析。早前有历史学家认为东亚的“虎姑婆”是故事的原始版本,欧洲和中东的版本都是基于此演化而来,而特拉尼认为这并不可靠,为了研究《小红帽》不同版本的“进化”,他收集了全球多个大洲近60 个不同的版本,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他从72 个情节特征出发,对每个故事进行了总结,包括主角的种类、行骗的花招儿、故事的结局等。然后,他分析了这些特征是如何演变的,并得出了一个“系统发生树”,呈现出了各个故事间的关系。系统发生树:图中紫色分支下的Huang代表我们中国的《虎媪传》,讲述的也是老虎变成外婆吃掉小孩的类似故事
当我们把这些故事中的各种情节元素看作一个个“基因”,就可以分析不同版本故事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厘清故事的演变过程。特拉尼的分析得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从系统发生树来看,中东的“狼和小羊”以及欧洲的“小红帽”出现得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虎姑婆”则很明显是其他版本的混合体,并非它们赖以“进化”的原型。《The Phylogeny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图中红色点表示小红帽故事的分布,蓝色点表示其他“狼和小孩”相关故事,黄色和绿色点表示相关衍生故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具有相似“基因”的故事更加容易被整合到一起,就像父母给他们的孩子讲了一个传统的家族故事,而孩子又把它与朋友家的故事整合在了一起,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垂直传播”,融合出了新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也是在这样不断地演变后应运而生的。
2、“基因组”还能追溯到什么?
至此,科学家们并不感到满足,库哈尔斯基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基因组”不仅可以追溯童话的起源,还可以追溯传染病的“毒源”!
他将童话之间的传播原理应用至了生物学,以2009年的“猪流感”为例,科学家在墨西哥一头被感染的猪体内,共检出了4 种病毒株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来自1 种禽流感病毒、1 种人流感病毒和2 种不同的猪流感病毒。
这4 种存在相似基因的病毒,重组形成了一种杂交病毒,并在人群中传播,引发猪流感疫情。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整体,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与其他任何病毒都不同——它们就像狼、老虎、外婆、小女孩一样,经过不断重组和传播,形成了今天的“小红帽”。
既然新型病毒的杂交方式可以与童话故事类比,那么是否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追溯病毒源头呢?
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在行动了。2018 年年中,又一场埃博拉疫情即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这一次,研究人员迅速发布了病毒新的基因组序列,并启动了4 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2019年8月,研究人员发现,尽早向患者体内输入抗埃博拉病毒的免疫细胞,可以将他们的平均存活概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这足以说明,在疫情暴发初期发布病毒样本的基因组序列,对抑制疫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追溯“毒源”,基因组序列库平台也在建设之中。最好的一个例子是Nextstrain(下一个毒株)项目。该项目由计算生物学家特雷弗·贝德福德(Trevor Bedford)和理查德·内尔(Richard Neher)带头发起。这一线上平台能对基因组序列进行自动化比对,从而发现不同病毒间有何种联系,以及病毒可能来自哪里,该平台现在已经可以追踪各种病原体,包括寨卡病毒、结核杆菌等。2013—2014 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例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数据来源:法属波利尼西亚卫生部
随着对病原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越来越容易,系统发生分析将会不断提高我们对疾病暴发的认识,帮助我们了解感染从何时开始、疫情规模如何扩大,以及我们可能遗漏了哪些传播途径。这种方法还展现出了疫情分析更广阔的前景:整合新的数据源,以获取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信息。通过系统发生分析,将患者信息与造成感染的病毒的基因组信息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揭示疫情的传播方式。
3、阻断暴力与阻断传染病是一回事?
找到了追踪病原体的方法,科学家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尽可能有效地阻断病毒的传播?
所有的“传染”都是依赖事物之间的“共性”发生的。在文化传播领域,不同的故事可以凭借相似的元素组合成新的故事,那么在社会学领域,这种“传染”也可能发生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事件之中。
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带有“量效关系”,有证据表明,伴侣间的暴力行为可能相互“传染”:如果男方或女方有暴力接触史,他们在未来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就会更高。如果两人都有暴力接触史,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加。
社会暴力同理,以美国为例,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加里·斯拉特金医生在芝加哥定居时,为当地暴力袭击的严重程度感到深深震惊,同时他发现,暴力事件的聚集与传染病具有相似性:“在美国城市的凶杀地图上观察到的地区聚集性,与孟加拉国的霍乱地图很相似,而卢旺达凶杀案聚集的历史图表和索马里的霍乱暴发图表也很相似。”或许,控制传染病与控制暴力的方法具有共通性?
为此,加里·斯拉特金医生花费5年时间制定出了“停火(Cease Fire)计划”,后来衍生为“治愈暴力(Cure Violen)”组织,开始以应对疫情爆发的方式应对暴力行为。
2000年,研究团队开始在芝加哥的相关社区招募“暴力阻断员”,发现潜在的冲突并进行干预,以此阻断暴力的传播——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从前就是罪犯或帮派成员,据“治愈暴力”组织的科学和政策总监查理·兰斯福德(Charlie Ransford)说,“我们雇佣那些在当地有公信力的人担任项目人员。
如果你了解(并且人们认为你了解)社区的人们过去的经历,他们还认识你或者认识你的熟人这些都有助于你改变人们的行为,劝说他们放弃暴力。”这里就引入了传染病学中另一个常见理念:阻断法。比如,预防艾滋病项目通常会招募以前的性工作者,来劝导目前仍处于高危状态的工作者,目的在于从根源上切断传染源。2017—2018 年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地区的白喉疫情,三条线分别为12 月9 日、12 月19 日和1 月8 日上报的每日新增病例数曲线。数据来源:Finger et al., 2019
“芝加哥当时是全美国暴力冲突最严重的治安辖区。我和许多流行病学家一样,总是倾向于在疫情暴发的中心开展行动,因为在那里你最能测试方法是否有效,也能产生最大的影响。”——《传染》引入了流行病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将传染病防控与阻断暴力联系了起来。
看到这里,是否觉得被一股神秘的“洪荒之力”笼罩了?没错,童话故事、流行病毒、暴力事件以及在网络中疯传的各类热点,它们的本质都是“传染性事件”!
2020年可谓是被“传染”贯穿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发自不必多说,随之而来的还有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低迷的实体店消费、爆火的电商直播和人人成为主播的流行趋势……
它们就像接连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以渺小的身躯触发了巨大的“风暴”,而这都是“传染之手”隐藏的力量——如今的我们,身处在一个个复杂并相互影响的人际网络中,或许,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这一令人着迷的现象了。《传 染:为什么疾病、金融危机和社会行为会流行?》
【英】亚当·库哈尔斯基
谷晓阳 李曈 王兴伟 王雪萍 译
2020年11月中信出版集团
原标题:《用流行病学方法破解疾病、思想和行为背后的传染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