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击关注→ 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喝醋可以软化血管”、“血脂高不能吃鸡蛋黄”、“红糖红枣能补血”……这些耳熟能详“养生建议”是不是感觉多年来家人一直这么强调。
现在告诉你:这些 “养生知识”,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坑了几辈人!
一、饮食营养
1、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
真相:营养价值和普通鸡蛋没区别
近些年,菜市场里的土鸡蛋比洋鸡蛋价格更高,有人认为散养的土鸡蛋更天然、更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所谓“笨鸡蛋”、“土鸡蛋”、“柴鸡蛋”,指的都是农家散养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营养。据畜牧学的研究资料和食品测定数据,散养鸡蛋和鸡场蛋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维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黄颜色与饲料原料有关,和养殖方式无关。如饲料中增加青菜叶、藻类、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类胡萝卜素物质,蛋黄颜色自然变深。
因此,从营养价值看,重要的是鸡吃什么,鸡的生活状态是否健康,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是不是农家养的笨鸡蛋并不那么重要。①
2、鸡蛋黄胆固醇高,血脂高不能吃
真相:适量吃蛋黄不会导致高胆固醇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陈彬林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很多人吃鸡蛋把蛋黄丢掉了,殊不知鸡蛋里很多营养物质其实都存在于蛋黄中。
蛋黄复含多种微量元素,也是有利降胆固醇的磷脂的极好来源,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还有胆碱和甜菜碱(辅助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太高引起高脂血症,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成年人中,适量的鸡蛋摄入(平均每天约1个鸡蛋)与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出血性脑卒中等的风险降低有关。②
3、清淡饮食就是要吃素、少吃肉!
真相:要口味清淡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医生都会建议清淡饮食,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在2019年健康时报刊文:清淡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的来源。比如,鱼肉、虾肉、鸡胸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③
4、骨汤、浓汤有营养、补身体!
真相:嘌呤高、导致高尿酸
现在不少人爱“煲靓汤”。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余学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过于追求“老火汤”,或者喝汤太多,会与肾病产生一定关联。随着年龄越增长,肾小球的滤过率越逐渐降低,老年人喝太多“老火靓汤”对肾脏的损伤更大。
炖煮时间过长,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高嘌呤的摄入,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血尿酸的升高、或尿酸水平的骤升骤降,除了会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外,还可能导致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
此外,“靓汤”香浓,原材料里少不了鸡、鸭、猪骨、猪肺等肉类,富含蛋白质,如果饮汤再食“汤渣”,日日如是,高蛋白代谢要经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会增加肾脏负担。④
5、喝醋可以软化血管
真相:只是想当然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孙桂菊于2015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靠喝醋来软化血管是想当然的想法。
之所以有人认为醋有软化血管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醋的酸性作用,但是醋在人体体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软化现象。
喝进胃里的醋却很难改变血液的酸碱度。因为人体有大量的机制调节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因为喝醋就让血液变成酸性。⑤
6、这些食物不能一起吃!
真相:食物相克理论不存在
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则容易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同吃,否则会中毒……“食物相克理论”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养生谣言之一。
现在告诉你:没有理论解释,没有实验证据,没有临床实验积累,这个东西是不存在,不真实,不可靠的!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的“相克食物”后确实出现身体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与“食物相克”无关。⑥
7、红糖、红枣女生吃能补血
真相:并不能补血
近年来,红糖被包装为“养生神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喜欢。加了姜汁、桂圆、红枣的保健红糖,更是受欢迎。然而,事实的真相是:你可能被骗了好多年!
红糖是没有经过精炼的糖,其中高达96.6%的成分是糖类,而包括铁在内的矿物质的含量非常少。想用红糖补血是不靠谱的。喝红糖水,最多就是给能量不足的你补充必不可少的糖分。
虽然红枣皮红红的,但红枣的铁含量并不高。干枣中的铁含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鲜枣中更低,只有1.2毫克/100克,而且枣里面的铁不好吸收。相似的,枣的含糖量也比较高。
真正的补铁食物: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在内的红色的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等。⑦
二、生活习惯
1、“春捂秋冻”身体好
真相:因人而异、适度而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尤丽2019年在“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春捂秋冻是古人对养生的总结,虽然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要因人而异、贵在适度。
对于老人、儿童、月经期及妊娠期的妇女以及患有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的人群,不适宜秋冻,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即使适合秋冻也要护住头部、肚脐、后背、肩膀和双脚这几个重要部位。因此根据自身习惯适当“春捂秋冻”强体质。⑧
2、打呼噜意味着睡得香、睡得深
真相:打呼噜其实是呼吸暂停综合征
我们经常以“鼾声如雷”等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睡得死,睡得沉,老一辈们仿佛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睡觉打鼾做辩解:睡觉打鼾,说明睡得香,睡眠质量好。
但是,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林俊岭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呼噜响并非是睡得香、睡得深的表现,实际上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夜间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果鼾声很大、很不规律,并且白天十分疲倦,甚至不自觉地打盹,这些很可能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征兆,要及时就医。⑨3、饭要趁热吃才养胃
真相:长期可能会导致癌症
国人偏爱热食,喜欢趁热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二区科室主任杨祖立在2018年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高温食物从口腔进入胃部的过程中,三个部位都很受伤。
第一关进入口腔,烫伤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溃疡;第二关从咽部沿着食管游走,食管内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60℃,易受损;第三关是胃黏膜。所以常常会出现入口不烫,却会把食道、胃“烫伤”的情况。⑩
4、年龄大了睡硬板床身体好
真相:反而会伤腰
中老年人不适宜睡太软的床垫,但睡硬板床也并不是让人撤掉床垫、在硬床板上铺上床单就睡,只是区别于软床垫的一种说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吴少鹏在2016年接受老人报采访时表示,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腰痛症状缓解。但如果直接睡硬木板,不能配合人体脊椎的正常曲线,腰部得不到支撑,就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床板上要垫3~5厘米的软垫。
5、按摩淋巴能排毒
真相: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很多美容养生会所都有“淋巴排毒”的项目,声称按摩淋巴可以起到排毒治病的疗效。不过专家认为,淋巴排毒根本是个伪概念。
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在2013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审批过一项‘淋巴排毒’的技术。所谓淋巴排毒,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宣传中说的多有堵塞是真的吗?健康状态下,淋巴是不会堵塞的,它们自己就会正常循环,根本无需你去按压排堵。相反,如果你淋巴真的堵塞了,这是疾病,压根不能乱按,反而还会扩散,加重病情。
6、清宿便、排肠毒,身体更轻松
真相:都是商家的营销噱头
“宿便”、“肠毒”,听起来像很专业医学词汇,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
2014年,国医大师许润三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强调,中医中没有“宿便”一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于2014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泻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造成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带来肠道癌症隐患。
所有,所谓的“清宿便,排肠毒”,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不管是在中医上还是西医上都没有科学依据。
7、睡前喝点红酒,帮助睡眠
真相:红酒也是致癌物
“每天喝一杯红酒,能够保护心血管,还有助睡眠。”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真相是,睡前饮酒不仅不助眠,而且长期危害比失眠更严重。
首先,长期睡前饮酒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大脑细胞受损,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大脑缺氧等问题,所以酒后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影响大脑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神经认知功能。其次,长期饮酒助眠或大量饮酒还会导致真正的失眠。酒后入眠还可能导致睡眠呼吸障碍和呼吸暂停。
而且,世界卫生组织把酒精(及酒精类饮料)列为第一类致癌物,从有利于健康的角度,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永远是不喝酒!健康资料图。王月明摄
三、医药健康
1、吃维生素C能防感冒
真相:并没有用
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谷传玲在2018年健康时报刊文,“维生素C能防治感冒”的说法流传甚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吃维生素C防不了感冒。
有研究发现,平时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防治感冒,感冒了再服用维生素C,也基本不能缩短病程或者缓解症状。
2、孩子发烧捂汗退热好得快
真相:更易导致严重疾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珺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感冒后用被子捂着发汗,对成人来说,这样做有时候确实有效,但对宝宝是不适合的。
因为宝宝四肢供血不足,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神经很容易发生紊乱,如果被包裹过严,反而无法散热,同时导致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更严重的还会引起脑缺氧。临床上有一种专属于儿童的疾病——“蒙被综合征”,就是把宝宝错误包裹引起的严重疾病。患儿处于发热期,尤其要注意应当散热,不能捂。
3、流鼻血要抬头止血
真相:做法并不科学
很多人在流鼻血时会仰头、塞纸,但做法并不科学。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长李秀雅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仰头可能导致出血从后鼻孔流向咽喉部,然后咽入胃里,导致胃部不适,如果出血量多,还可能导致出血呛入气道。
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压住双侧鼻翼,张口呼吸,大约3~5分钟,一般少量的鼻出血就可以止住了,特别提醒:按压部位是在鼻翼两侧,这样才能到达止血效果。
4、按摩颈椎能治颈椎病
真相:不可随意按摩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小衡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颈椎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虽然大力按摩,患者在短时间内会感觉比较舒服,但症状很快又会出现,还会加速颈椎病的发展。
大力按摩后肌肉水肿,反反复复形成恶性循环,按摩力度增大。长期大力按摩会破坏颈椎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突出,使颈脊髓受到更严重的压迫。患者颈部不适3~5天内不缓解,就应尽快去正规医院,不可随意按摩。
5、换季输液能通血管
真相:这种方法害人不浅
每到换季,都有一大批老年人奔医院,靠输液通血管。然而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吉训明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说,这种方法害人不浅,不仅没有用,搞不好还“要人命”。
吉训明院长解释:导致卒中的高危因素有很多,就拿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来说,其病根是在房颤。若平时患者没有做好预防,自己盲目输液,就好比打仗拿错了武器,反倒容易送命。
再说“输液通栓”。那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脑血栓,看似鲜活有道理,实则没有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输液反而可能让引起心衰、药物过敏反应等情况,诱发或加重疾病。
6、肾虚了就要壮阳
真相:补肾≠增强性功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庞然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有些男性朋友习惯“肾虚”直接买点 “壮阳”的药物。其实,这主要是很多人对中医肾主生殖这一概念的误解。
大家认为既然肾掌管着人体的生殖功能,那么用点增强性功能的药物肯定就能补肾。其实不然,从中医来讲,人体的肾虚可分为肾气虚、肾精虚、肾阴虚和肾阳虚。如果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体质,乱用“壮阳”药物只会有害无益。
更多真正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更多精彩文章:
:
本文综合自:
①2015-07-13健康时报《别被这些鸡蛋骗了》
②2019-10-11健康时报《蛋黄千万不要丢》
③2019-03-26健康时报《长期吃素不健康》
④2019-03-29健康时报《老人少喝 “老火汤”》
⑤2015-02-09健康时报《喝醋软化血管是想当然》
⑥2011-08-25健康时报《三板斧砍向食物相克论》
⑦2018-01-12健康时报《红枣红糖不补血》
⑧2019-10-11北京114预约挂号《“祖传”的保健误区,快看你有没有中招?》
⑨2011-03-28健康时报《鼾声大并非睡得香》
⑩2018-12-28健康时报《趁热吃有三伤》
2016-10-10老人报《睡硬板床不是睡床板》
2013-12-19健康时报《淋巴排毒没有科学依据》
2014-01-30健康时报《别让“宿便”吓着了》
2018-04-27健康时报《吃维C不能防感冒》
2020-08-04健康时报《孩子发烧父母误区多》
2019-05-10健康时报《止鼻血有三法》
2012-03-19健康时报《颈椎按摩缓解有假象》
2016-05-27健康时报《输液通血管可能要人命》
2018-08-16健康时报《您误解了肾虚》
原标题:《别再信了!这20个你一直照做的养生方法都是骗人的,坑了几辈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