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不孕不育 > > 心理问题成不孕不育一大诱因

心理问题成不孕不育一大诱因

发布:2016-07-19 15:01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心理问题成不孕不育一大诱因

  ◆“绝大多数不孕不育夫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亟待社会家庭的关注……”2015年12月27日,在济南举行的2015全国IVF(试管婴儿)护理学术论坛上,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护士长房玉英呼吁,心理问题已成为不孕不育一大诱因,潜意识里的心结解不开,生理上怎么施展技术都是“无用功”。
  □ 实习生 禹亚宁 
   本报记者 王 凯

“其实,我特别怕怀孕……”
  “我的治疗都是做给老公看的!其实,我特别害怕怀孕……”一位曾尝试两次试管婴儿均告失败的患者,最终实在忍不住对房玉英交了“实底”。在多年来的临床过程中,房玉英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患者,胚胎发育质量没问题、子宫内膜也很好,各项生理、生化参数都达标,可多次尝试试管婴儿就是不成功,其根源很可能是过分紧张等心理因素。
  “在医院,病人们都戴着‘面具’,有些患者甚至是自欺欺人。”据房玉英介绍,很多女性因为曾经的宫外孕、流产、堕胎等经历早已对生育产生了排斥,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极力用理智说服自己前来接受治疗。
  “有心理压力的状态下,怎么可能受孕成功?”房玉英谈起一例有过宫外孕经历的患者,每次移植前,就害怕得直哆嗦,回想起自己大出血的场景,治疗都没法正常进行。 
  “要想怀孕,先要清除心理障碍。”房玉英介绍,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已开设了两年“心灵沙龙”,引入集体疏导、一对一心理咨询等多种心理干预方式,目前已有30对夫妇接受心理治疗后,顺利受孕。
超九成患者带有负面情绪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一项调查显示,97%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伴有紧张、担心、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
  浙江妇保医院生殖医学科护士长邢凤兰认为,在社会、家庭多重压力下,很多患者,特别是女性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到日常人际交往和生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孕不育人群中,40%患者夫妻关系不和谐;37.8%病人与公婆关系不睦,30%的患者出现社交障碍。
  房玉英曾接触过一名年轻的大学讲师,从来不敢在办公室多逗留一秒,有时口渴也不愿去办公室喝水,就怕同事的关心、询问和议论。
  “孕育下一代本来是件快乐的事,而就诊患者却迈着沉重的脚步,把一条求子的幸福之路走成了痛苦之路,甚至使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房玉英强调。
  “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提升自信、调解情绪的过程,更是人际关系修复的过程。”房玉英建议,不孕不育夫妇,最好能夫妻双方共同接受心理咨询,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一点对实现成功受孕尤其重要。
倡导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

  如今推广心理治疗的最大障碍在于认知。据房玉英介绍,“一提心理治疗很多人就联想到精神疾病,忙不迭拒绝。而真正心理健康者是那些对自己的心理有觉知力、敢于面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人。”
  不仅有些患者不了解心理治疗的必要,甚至有很多医护人员也会忽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患者一来,有的医生头都不抬,直接开检查单:宫腔镜、输卵管造影、B超、抽血……再怎么检查看到的都只是表象”,房玉英说,“身体上治疗是最肤浅的层次,潜意识里的心结解不开,患者长期处于矛盾与抑郁状态,生理上怎么施展技术都是‘无用功’。” 
  “医学应该谦卑地向心理学学习。”房玉英提出人体由“身、心、灵”组成,应更积极地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采取综合手段治疗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