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很火:“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而在生活中,一些老年人历经了漫漫人生路,却依然走不出某些保健品商家的套路。
近年来,在国内保健品市场上,一种名为“会议营销”的方式大行其道。营销人员把老年人组织到一起,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对老年人采用跪地式营销、传销式洗脑,只为掏出老年人口袋中的钞票。
家住南开区的周拯(化名)老人就是“会议营销”的受骗者。最近几年,周拯“参会”不下几十次,花了近20万元。直到她在一场健康讲座上买了产品,发现吃下去非但没效果,还有副作用,这才让周拯重新审视身边的“保健品会议”。
讲课者同一个师傅教出来
周拯今年78岁,1991年开始接触保健品,算是最早尝鲜的那批人。
“当时有一家美籍华人开的保健品公司,做的是深海鱼油胶囊,我老伴有神经衰弱,经常头痛到睡不着觉,可吃了这个后头不疼了,晚上睡眠也好了。”周拯从那时起就和保健品结了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健品从“稀罕物”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营销手段也实现了“转型升级”。2011年的时候,周拯第一次接触到了“会议营销”。
“一开始规模不大,就几十人,到后来能发展到上百人。”周拯说,她经历2014年、2015年是“会议营销”最盛的时候,一场“营销大会”最多能到600人。
“商家一开始用发传单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关注,得到老年人的联系方式后会安排专人通知参会时间、地点。”周拯告诉记者,“会场”是全封闭的,每一位老年人都要在联系人的引导下实名登记入场。
“会场里头很壮观,放眼望去全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而且进场后要求所有人关掉手机。”周拯介绍,之所以这么“严格”,就是因为里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怕外面人知道,老年人好忽悠啊,要是年轻人进去就麻烦了”。
这些所谓的“保健讲座”“保健论坛”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开一上午,长的能持续4天,每天从8:30开到12:00。
“他们通知老人们7:30到,而讲课的人8:30能到就不错了,说是坐飞机来的,到天津太晚了需要休息。”周拯说。
主讲人入场时最热闹,满屋子的老头老太太都迎上去,热烈鼓掌。别看这些“主讲人”“讲师”看起来年纪轻轻,30岁出头,个个来头可都不小,头衔基本都是某公司董事长、全国保健协会理事、某权威机构专家等等。介绍学历不是硕士、留美博士,就是博士后。
“经常有主讲人自称毕业后就被留在美国,年薪几十万元,我的侄孙就在美国工作,刚毕业根本拿不到那么多钱,可见他们的职称、学历水分都很大。”周拯说。
周拯还发现,那些自称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人都会说自己手下管着多少个子公司。实际上,据记者调查,这些企业本身并不生产产品,而是帮别人卖产品,再从里面抽取分成。
周拯听的会多了,发现讲课人的自我介绍、推销产品的方式都如出一辙:“一个熟悉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讲课的人都是有统一培训的,有的甚至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最喜欢打“中央保健局”旗号
等主讲人在老人们的簇拥中落座了,会议就进入到了第一项议程——“忆苦思甜”。
“一般都是讲他家一开始如何苦难,他如何优秀,被保送到外国上大学,毕业后如何获得优厚条件待遇,但因为父母得病无奈回国,用某种药治好了父母的病,所以怀着感恩的心把这种药带给在场的老人们吃。”这一套流程周拯都能背下来了。
老人们思想朴实、单纯,“忆苦思甜”的环节很容易引起共鸣,不少老人还会为之感动落泪。看到台下的氛围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台上的“老总”“专家”们便趁热打铁:“我们今天带来了很多宝贝,都是要送给老人家的。”
这个“送”字一说出来,台下就沸腾了,热烈鼓掌,趁着大伙情绪起来了,台上的“精英”们一个个“扑通”跪倒在地,向台下磕头。“这是认干爹干妈的环节,台下那么多老头老太太,他们全场认个遍,你说这可信吗?”周拯说到这儿直摇头。
一些舍得花钱的“老总”还会买上几个蛋糕给大伙分,说是给老人们祝寿。一面祝寿一面说:“有些子女没做到的事就让我们来做,我们就是你们的亲生儿女。”
“忆苦思甜”“煽情”无非是为了推销产品做铺垫,一般到了会议后半段,商家开始卖产品。他们强调自己的产品非常稀有、贵重,是从“中央保健局”拿到的。周拯说商家最喜欢打“中央保健局”的旗号,“他们说这个机构专门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这都是老领导吃的东西,市面上买不到,现在我拿来孝敬干爹干妈,我可以送也可以卖,我说了算。”周拯说台上的人基本“送”字不离口。
有的会议要持续三四天,“干儿女”们绝不会轻易放走台下这百十号“爹妈”。你不能听一次就不来了,商家会想方设法留住人。商家往往告诉老人们,今天交钱买产品,明天再来,交的钱如数返还,还免费再送你东西。
还有的更直接,对老人说:“你们都有干儿干女了,得请干儿干女吃顿饭吧。”说完就招呼老人们交钱,多少都无所谓,这些钱收上去后转天又都原封不动退回本人,同时还会送上一份礼品。
“这都是为了骗取老人的信任,你押了钱,转天不去都不行,结果去了之后不但退你钱,还送你东西,老人们就开心了,就相信他们了。”周拯说。
许多老年人被这白给的便宜吸引,从一开始的谨小慎微渐渐变得大手大脚。周拯亲眼看见一位老太太花了3万块钱买产品,结果转天去根本不给退钱,散会后老太太一直在会场门口痛哭。
商家不退钱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会问老人们,你们是要钱还是要健康啊,台下人都说要健康,他就不退钱了。周拯说,这就是商家一步步吸引老年人上钩设下的圈套,让老年人误以为真有白给的便宜可占,一旦老人们放松了警惕,商家就会及时收网,赚个盆满钵满。
卖家“打一枪换一地”
除了像上面这样放长线钓大鱼的商家,还有一些商家选择速战速决,捞完就走。这些商家一般将会议时间控制在一天,打一枪换一地。
去年8月,周拯就上过一次当。“这家号称是卫生部下属的单位,他们的产品是降糖的,我和老伴都有糖尿病,听主讲人讲了1个多小时,我就决定买10盒,要1万块。”
没人身上会带那么多钱,商家的推销员就会跟着你回家拿钱,家里钱不够还会跟着你上银行取钱。交完钱后,周拯向商家索要发票,被拒绝了,作为交换条件,商家许诺3个月内给周拯家安装一台呼救器。
“他们说这种呼救器3700元一台,是一项福利,还美其名曰‘京津冀一体化,让天津老人享受北京老人的福利’。”可商家拿到钱后就走了,呼救器的事也就不了了之,周拯再打电话也没人接听。
周拯事后给产品的生产厂家打过电话,得知一盒只卖800元,而她每盒多花了200元,不仅如此,承诺安装的呼救器也没了影,这次经历让周拯很气愤。周拯说,这种商家就属于闪电捞钱,绝不敢吃回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