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成人用品,多少会让大多数市民觉得“羞答答”。但最近,一款专卖情趣用品的自助售货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贵阳街头。这种成人用品售卖方式虽然才推广不久,其月营业额已至少万元。不少商家抓住了此商机,这样的自助店在贵阳街头,目前至少已有7家。
自助售卖机 专卖成人用品
近日,市民杜女士发现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成人用品商店,不同的是,这家店铺没有服务员,完全自助。
记者晚上来到这家店铺“蹲点”,两个小时并没有看到有人进入。三三两两的行人路过,偶尔抬头看一眼。“你为什么要问这个?”“我不知道。”“你是谁?”记者尝试向附近的住户打听这家店的情况,即便是中年男子也面露难色。
店铺位于贵阳市贵乌路通往北京路的人行通道一侧,隐藏于上下楼梯的转角处,周围有按摩房和宾馆。走在主干道上的行人很可能忽略有这样一家店铺,而经过人行通道的人一定看得到。
店铺面积约20平米,外包装非常醒目:红底包装纸覆盖了整个门面,交错相间的黑白字毫无避讳地写着“成人用品24小时自助服务,情趣用品、保健用品、两性用品、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等字样,简单直接地告诉人们,这里有什么。
掀开白色塑料门帘,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自动售货机器,墙上贴着购买的操作方法,以及“内有监控”的提示标语。店里设有监控探头,墙上贴有“购买流程”指导。
记者看到,自动售货机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避孕套、润滑油、按摩棒等平均售价在百元以内的小件物品,右边是类似充气娃娃等价钱略贵的物件,最高售价700多元。
店主何老板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自助式,最主要的原因是避免消费者购买的尴尬。“晚上的生意比较好,网购虽然方便,但是当天到不了啊!”何老板说。
自助模式 抢滩贵阳市场
何老板告诉记者,店铺加盟自某成人用品连锁店,去年10月份开始经营。刚营业几天并没有一个人进来,但过完年每天都有几百元的营业额,一个月下来,营业额至少万元。
“需要时间适应。”何老板说,物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选址不能在热闹的街头,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
选址对于24小时自助的成人用品店来说尤其重要,负责店铺推广的工作人员透露,人流量大但不在闹市当中,“闹中选静”是最佳位置。例如居住人口相对密集的小区附近或出入经过的地段,火车站、汽车站、酒店、宾馆、夜总会、卡拉OK之类的娱乐场所、网吧附近等,最好在小街小巷附近以及借助扎堆效应选在已开业的传统成人用品店旁边。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贵阳,这样的自助式成人用品店大概有七八家,就何老板加盟的连锁店来看,在全国已超过2000家。
一个24小时成人用品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面向全国5个大城市,每个城市抽取200人共计1000人的问卷调查里,成人用品系列类产品购买高峰期是夜间6-12点。在男性中年人中,83%的人有购买成人用品的经历。
多家成人用品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一般购买者为中年男性,销售最好的是价格适中又普遍被接受的跳蛋类按摩器。一般来说,包装隐匿了产品功能的物品销量较好。
在淘宝网上搜索“成人用品”,会出现大量的商品和店铺。按销量优先排序,前三名都是按摩器,月销售量在5万左右。多家客服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买家隐私,邮寄包裹时不会写明物件,会用文具、化妆品、日用品等替代,并承诺包装严实,不会因破损导致尴尬。
实体店 化解尴尬是关键
随着自助成人用品这种模式的兴起,是否对街头的实体店造成冲击?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多数人认为,购买这类商品不希望让别人知道,从保护隐私的角度来说,会选择自助商店;但如果不清楚商品的性能,还是会去实体店购买,便于咨询。
大概半年后,杨老板才适应“成人用品”店老板这个身份。6年前,杨老板在文昌南路的成人用品店刚开张,不到20平米的店铺里就摆着一棵假树。“顾客走进来,他们看到我们尴尬,我们看到他们也尴尬。”杨老板说,成人用品店不是超市,灯光敞亮,收银台设在门口,恰恰相反,彼此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棵树是杨老板特意挑选的,不高不矮,与自己坐在收银台前面的高度一致,正好挡住迎面而来顾客的面容,但散开的枝叶又能看到有顾客进入。
不仅如此,商品摆放的位置也是精心安排:入口处为各种制服情趣衣物、润滑液等较容易接受的商品,中间则是按摩器、口交器、器具等,最里面是充气娃娃、延时助兴喷剂、口服产品以及外形不加掩饰的助兴商品等。“循序渐进,给顾客一个适应的时间。”杨老板说。
“顾客不喜欢你与他过多交谈,如他有需要便会主动询问。”杨老板说,有的客人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挑选,这时候才方便去帮忙介绍。
杨老板从墙上扯下黑色塑料袋,为顾客包装,“中国人还是比较内敛。”他说,总店统一配送的袋子有英文字母,顾客觉得有点难为情。“虽然亲戚朋友都知道我们做这个生意,但即使他们需要买,也不会找我们。”杨老板笑着说。
杨老板记得,一位男士购买了两三千的物品,第二天就来一边退货一边吐槽。“他说老婆生气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男人,原形毕露了。”杨老板说,最后这位顾客留下润滑剂、按摩器等小样物品,“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他又来买了,我想他们最终还是适应了。”杨老板猜测。
令杨老板感到更加尴尬的是,有的顾客东张西望,最后走到收银台前,半压着嗓子问:“有特殊服务吗?”
杨老板摇摇头告诉记者,“也可以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个行业的意义。”他说,随着正确对待性的观念普及,这样的情形慢慢会好转。(记者 沈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