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医院 > > 天津“黑救护车”调查:假“120”为何大行其道(2)

天津“黑救护车”调查:假“120”为何大行其道(2)

发布:2016-11-27 10:4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黑救护车车质较差,病人用的担架就是用铁棍焊接的,车上既不具备救护医疗设备也没有医护人员,仅一名司机。加上黑救护车没有运营证,运送病人的成本很低。仅仅花点汽油钱。一旦病人在路途中出现症状或者发生车祸等

  黑救护车车质较差,病人用的担架就是用铁棍焊接的,车上既不具备救护医疗设备也没有医护人员,仅一名司机。加上黑救护车没有运营证,运送病人的成本很低。仅仅花点汽油钱。一旦病人在路途中出现症状或者发生车祸等事故,黑救护车车主是不负责任的。本市曾发生过黑救护车途中发现病人病危不但没法救护,还丢弃病人不管自己逃之夭夭,造成病人死亡或者病情加重的问题。

  李金年主任介绍说,正规的120救护车,每辆车上都配备有标准完整的医疗设备,仅一副担架就几万元,车辆大概需要100万元左右,同时配有医护人员。在送医院途中,车上的医护人员也会随时监护病人情况并进行医治,随车的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并且取得了医疗急救资格证书的人员。途中遇有紧急情况会立即采取措施或与最近的医疗机构联系进行抢救。这些都是黑救护车无法做到的。

  两相比较,黑救护车运送病人的价格会比120低不少。考虑到黑救护车便宜,加之120资源稀少。有不少病人家属会选择使用黑救护车。王女士就坦言:“送母亲回德州,我咨询过正规120,价格约需5500元,而黑救护车价格3000元,能便宜不少,我也知道黑救护车不安全病人路上有危险,但考虑到经济问题,我们还是选择了黑救护车。”

  记者进一步调查,目前对黑救护车市场存在着监管空白。黑救护车虽然全部经过改装,外观没有任何标识,但在路面上行驶时,公安、交管部门极难发现,因为车主改装的是车厢内的设施,车辆的外观基本没有改动。即使交管部门发现转送病人,车主说其运送的是自己的亲友,交管也奈何不得。而黑救护车虽然都没有运营证,他们一般在医院院内或者在偏僻的居民小区内交易,交易双方都心知肚明,客运管理部门也很难发现。

  记者在河西区围堤道一个交叉路口询问一位执勤的交警,对黑120车能否扣押问题。这位交警说:“你说黑120从车外部根本看不出来,人家在道路上行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我们就没法扣车。黑120,这也不是我们管的范围呀!”

  而对于天津医院黑救护车的问题,该医院的负责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黑救护车的存在,扰乱了120救护车的正常运转,对此120急救中心也比较苦恼,市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一直解决不了。对黑救护车应该由卫生、交通、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打击,这样才能有效果。”

  建议

  专家:管理需疏与堵结合

  在目前这种市场环境下,本市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完全取消黑救护车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治理混乱的医疗市场,一定要疏堵结合。

  如何规范和管理,李金年主任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一,没有任何证照的黑救护车需要坚决取缔,同时发挥社会车辆转送病人的职能,补充120急救车辆资源不足的问题,支持民营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把社会车辆组织起来,纳入统一管理,以解决120转运不足问题,可以减轻政府投入压力。但是这些纳入管理的车辆要由市120急救中心进行统一的调度。其二,社会车辆、民营车辆必须进行注册,统一规范,统一管理,提高车质和人员素质,不能放任自流。其三,政府给公共卫生加大投入,以解决供需矛盾问题,增加正宗的120车辆和人员,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黑救护车现象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相关链接

  私人改装、安装警灯警报器、配置医生、悬挂外埠牌照……

  李鬼是这样“化装”演李逵的

  据本市医疗急救部门对市场的调查统计,此类私人改装的“救护车”,长期盘踞在本市几家大医院,目前市内有四五十辆左右。他们一般由五菱之光、长安之星、三峰、金杯等牌的面包车改装,将后排座椅拆卸,有的只配有氧气罐、推床等简易设备,即使有所谓配备的“医疗仪器”也只是摆设,那些“医疗仪器”都是淘汰的老旧设备。选择这样的黑救护车没有任何保证,一旦病人在运送途中发生意外,车主是不予承担的。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外地患者的亲属,他们表示,如果病人没有生命危险的话,因其价格便宜,考虑到承受能力,可能会选择黑救护车。

  除了上述这些私人改装的“救护车”外,本市还有一些带有警灯、警报器并有随车医生的“救护车”,这些车也不是市120急救中心的车辆,却同时充当了120救护车的功能。这些车一般是金杯车或者格瑞斯车充当,类似的车本市约有3—5辆。

  另外,悬挂有警灯、报警器和有120标识的外埠“救护车”在本市急救市场也相当活跃。比如挂有河北省牌照的民营“救护车”也到天津来做院前急救工作。据摸底调查,外埠“救护车”有二三辆也长期在本市活动。记者在天津医院采访时,就看到一辆挂有河北省牌照的“救护车”停在天津医院门口等活儿。

  除此之外,因历史原因,个别医院存在自己带有120标识的救护车,一般来讲,医院自己的这类车基本不再充当院前急救的任务,多数是送本院病人出院、转院,或者只是因为带有标识,开着这类车上路行驶好办事而已。这类车辆数量较少,也没纳入120急救中心的管理范围内。

  除了车辆和车上的急救设备不规范外,上述这些“救护车”的医护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的没有执业证,使用这类“救护车”会影响和耽误病人的抢救。

  他山之石

  [美国]

  美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相对健全,设有院前急救服务中心。志愿组织服务占一半左右,其次是私立急救机构和消防单位。急救人员明确区分为急救医师、急救技术人员、急诊护士。急救车辆在美国80%左右为民营,公立20%。美国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主要特点是,实行划区负责和区间合作协调的原则,全国划分成300多个急救医疗服务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接受急救服务公司的拨款;每个地区成立急救医疗服务委员会,对本地区的急救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对主要急诊病种制订急诊工作评价标准;院前急救服务中心,志愿组织服务占一半左右,其次是私立急救机构和消防单位;地区的医院联合组成急救医疗服务网;救护车数量和装备较好,效率较高,在城市对呼叫的应答时间平均为10分钟以内,在乡村地区为15—30分钟左右;急救人员明确区分急救医师、急救技术人员、急诊护士。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