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5日,全国公安机关已侦破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控物资的案件115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87名,捣毁制假窝点885个,查扣假冒伪劣口罩4800余万只,有效遏制了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护物资犯罪活动,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经济半小时》 20200417 口罩打假在行动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与商务、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密切配合,围绕对外援助、外贸出口等环节深入开展线索排查,严防涉疫情假劣物资外流,全力维护中国制造声誉。
浙 江
今年3月上旬,杭州余杭东湖派出所民警陈侃和往常一样来到辖区,对一家疫情期间转产口罩的服装企业进行走访。然而,几个不同寻常的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
2020年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展开联合行动。
企业负责人陈某声称,这些口罩是在江苏生产运到当地钉耳带的。然而,民警却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民警在现场查获了伪劣口罩4.9万只,半成品3.2万只,电焊机6台,企业负责人陈某也被带走调查。
既然是不合格产品,他们又是如何通过检验,获得产品检验报告的呢?在调查中,陈某的手机上的一份聊天记录,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和陈某语音对话的郑某,是海宁一家棉织品公司的老板。在聊天中,两人商量如何改动检验报告,以让口罩能顺利上市销售。根据这一线索,民警判断郑某也在参与生产假冒伪劣口罩。于是奔赴海宁进行调查。
3月21日,民警在海宁许村抓获郑某,并在其公司查获伪劣口罩1.1万余只。面对民警的质问,郑某追悔莫及。
经过警方调查,2020年2月29日至3月19日期间,犯罪嫌疑人陈某、郑某和其余同伙,共生产伪劣口罩约37万个,销售额约70余万元,非法获利40多万元。
犯罪嫌疑人明知产品质量不合格,为牟取暴利生产、销售伪劣口罩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陈某刑事拘留,对犯罪嫌疑人郑某、黄某、刘某取保候审,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辽 宁
在沈阳,有一个33.3万人的志愿者群体,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盛京义勇”。疫情防控期间,在沈阳的各个社区村屯,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对辖区内进出车辆和外来人员登记、测温,还承担着安全防范和平安守护的责任。
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经侦食药侦大队的民警在调查中得知王某某于2月1日晚曾乘坐一辆外地牌照救护车返回四方台镇家中。民警立即赶往四方台镇,在四方台镇的公路边发现了一辆黑龙江牌照的救护车。根据民警多年办案经验,加之该车辆与案发前日王某某所乘的救护车辆高度近似,民警立即对救护车驾驶人杨某某进行盘查。
当天,办案民警立即对王某某、杨某某进行突审,在查明二人犯罪事实的同时,对二人销售的口罩来源进行深入追查。通过对20余名涉案人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一个藏匿于沈阳、辐射全国多省市的伪劣口罩生产销售链条逐渐浮出水面。
根据王某某、杨某某的供述,2月22时,警方在沈阳市于洪区某小区内将上游供货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经审讯,张某交代了他从刘某某手中购买伪劣口罩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进行销售的事实,累计销售涉案口罩金额十五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