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殖健康报告》发布 呼吁关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
2021-01-22 10:33:58
来源:央广网 | 作者:车丽 | 字号:A+ | A-
【中国生殖健康报告发布】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日在京发布《中国生殖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首次对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生殖健康有关数据进行全面梳理解读,系统回顾了我国近50年来的计划生育历程和生殖健康发展道路,分析变化、趋势和面临的新挑战,指出生殖健康服务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姚瑛在致辞中指出,生殖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强化国民健康制度保障、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她表示,希望该报告能进一步引起社会对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保护民族生育力的关注,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及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办苏仁娜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国际生殖健康形势,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到2030年,确保普及性健康和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包括计划生育、信息获取和教育,将生殖健康纳入国家战略和方案”的目标任务。人发中心副主任刘鸿雁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生殖健康专家顾宝昌、郑真真、孙晓明、洪苹、王晖围绕我国当前生殖健康状况、挑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
通过报告可以看出,生殖健康的概念是从一个多世纪以来妇女解放运动、计划生育及妇女健康等活动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多年来,我国通过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供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显著提升了广大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5.6‰,人均预期寿命由35岁左右提升至77.3岁,这些相关指标均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综合避孕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报告还分析了我国避孕节育措施的发展变化、人工流产的状况及避孕模式的国际比较。
我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事业在长期实践中建立了行政管理、群众工作、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有效工作机制。中国计生协作为该领域最大的群团组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优生优育指导、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青春健康”等品牌。近5年来,在学校、社区、企业建立青春健康俱乐部2000多个,近700所高校建立青春健康同伴社,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9万多场次,覆盖校内外青少年900余万人,帮助广大青少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了意外怀孕、人工流产、艾滋病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生殖健康领域面临一些新挑战,主要是:人工流产水平上升较快,人工流产率从2014年的25.9‰上升到2018年的28.3‰;未满足的避孕需求上升,从1988年的2.9%上升到2017年的8.7%;未婚人群、流动人口等人群生殖健康问题较为严峻,性病艾滋病感染在个别群体处于上升趋势等。此外,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及管理面临服务能力需要提升、服务网络需要健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挑战。
发布会上,中国计生协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政府有关部门、相关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行动,加强社会倡导,推广成功模式,消除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