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在做“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游戏
▲墙上贴满关于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小纸条,供学员们做选择题 本报记者 薛慧卿 摄
本报记者薛慧卿胡欣吴咏红【记者手记】
今年“两会”期间,公安部介绍正积极会同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如何让大多数流动人口逐步稳定下来、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这一重大课题,抓紧开展政策研究,为农民工逐步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创造条件,逐步为农民工在城市有序落户打通政策通道。另外,在关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同时,代表委员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上。
作为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宝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多年来在社会管理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走出一条“教育先行、关爱入微、共享孕检”之路。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口分娩点、预检点、居住点、工作点和集聚点,看到各项人口计生均等服务全面推进,如同随风飘散的蒲公英,渗透到外来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生育的各个环节。“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正成为宝山计生委工作人员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句“口头禅”。
目前,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口已接近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中青少年就有10多万人。如何帮助来沪务工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有关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困惑?一项名为“关爱青春同沐阳光”的项目,将此作为一种生活技能教育,在来沪务工青少年中以小班化形式展开。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万人从中受益。
蚊子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在“工厂老板、家庭妇女、建筑工人、卖血者、发廊小姐、警察、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爱赌博的同乡”这些人群中,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你能否按可能性大小为他们排序……
前天,我们参加了一场课堂游戏。“教室”因地制宜设在宝山区鑫聚楼酒楼一角,当时正是午市结束、服务生休息的时候,18位参加培训的都是来沪务工的酒楼员工,培训内容有关性生活和生殖健康。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对各类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排序各持己见,地板上写着各种人群身份的小纸条被挪来挪去,迟迟没达成一致的意见。
“其实,对于人群的列队排序是没有意义的。”在学员们争论不休中,大场镇专业社工孟秀玲揭开了游戏的答案。预防艾滋病,主要是避免发生可以感染的危险行为,而不是预防特定的人群。一次性行为或只有一个性伴侣的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也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相反,如果有科学的安全保护措施,任何人都可以避免感染。
“没想到是讲这个生活技能。”安徽来沪打工的18岁姑娘小赵一开口脸就红了,就连爸妈也很少谈这个话题呢!令小赵慢慢放心的是,老师的授课形式几乎全是各种游戏:亲嘴会不会传染?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防范措施、正确的避孕方法和事后补救……都在游戏中找到了答案。
小班化青春期健康培训
“小时候看到别人穿新衣服,就想自己出来打工赚钱,刚出来时什么都新奇。”16岁就离开云南老家的小汤告诉记者。看上去一脸稚气的她,4年内先后在昆明、重庆、湖北等地打过工,很多知识都是“跟着社会走”——从一起打工的姐妹或者上网学来的。“18岁时意外怀孕,当时真是紧张极了!”毫无经验的她和男友不知道该如何做决定。
“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宝山区计生协会秘书长金玉凤介绍说,他们大多集中在一些餐饮企业、美容美发行业以及工业园区集中的私营企业中工作,在新的环境中经受了文化与观念的强烈冲击,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受到非意愿妊娠、不安全流产、生殖道感染和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潜在威胁,而在此之前接受的相关知识却非常有限。为此,宝山区从2006年起就针对来沪务工青少年开展小班化青春期健康培训,帮他们一起走过花季懵懂的青春。
“蒲公英”相伴2000多人受益
相伴他们的除了专业社工外,还有同龄的大学生。孙楠是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刚入学就加入了学校的“蒲公英”社团,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们走进社区,为18至24岁的外来务工青年开展同伴教育。“刚开始时自己也脸红,不知道如何讲这个敏感话题,”孙楠说,但慢慢地自己就“脱敏”了。因为同龄的原因,孙楠觉得自己与对方起来更少障碍。
孙楠告诉记者:“他们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会一起探讨譬如婚前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这样的问题,互相交流如何去做一个负责任的决定。”
风儿吹吹,带你飞。孙楠说,大学生们将社团命名为“蒲公英”,就是希望在相伴中传递关爱,将关爱传递到各个角落。自2009年开始,上海大学的“蒲公英”同伴教育,已走出学校,走进农村和社区,令2000多人受益。
充满朝气的蒲公英,总是在空中飘着,偶尔停歇却又即刻启程。一些懵懂的来沪青年通过参加培训,也慢慢地成为关爱青春的大使,为还在困惑中的同伴传递关爱。如同蒲公英的花语,这是一份停不了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