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寨卡病毒或致男性不育
央视客户端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1月23日 08:02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目前,国际上对寨卡病毒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新生儿小头症等问题上,但寨卡病毒究竟还有哪些重大危害,人们并不所知晓。
昨天,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寨卡病毒存在着损害男性生殖系统且导致不育的可能。
由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实验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雄性小鼠,其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睾丸在60天后完全萎缩,导致终身不育。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向东:其实是我们意外发现的,本来我们是想做那个(病毒)性传播的。我们预测,如果一旦这个(是)病人,影响他的睾丸的损伤,然后导致他永久性的不育。
专家介绍,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多为发烧、肌肉酸痛等。一般轻度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因此,对寨卡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往往缺乏后续的长期跟踪观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向东:特别是男性,进行一个随访,比方说定期检测他血中的睾酮的浓度,来监测他睾丸受损的情况。
中国专家:寨卡病毒可通过性传播
除了寨卡病毒可能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损伤这一发现外,我国科研人员还找到了寨卡病毒通过性传播的科学依据。
专家介绍,与登革病毒、乙脑病毒等一样,目前公认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等方式进行传播。然而今年5月,国际上有相关研究暗示寨卡病毒性传播的可能性。本次研究的另一项发现表明,寨卡病毒在小鼠睾丸中可以存活长达数周之久。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院士 高福:导致精液可以带病毒,那就意味着,它可以通过性传播,而不(仅仅)是蚊子叮咬,通过这次实验都非常清晰地被发现了。
专家:精子库检测手段需更新
正因如此,专家特别提示,医学界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机构,需要对寨卡病毒对生殖健康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现存精子库的检测手段需及时更新。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向东:病人被感染了寨卡病毒以后,他如果要是捐献精子的话,我们目前,可能没有检测这个寨卡病毒这一项指标,所以可能就是潜在这个(问题)精液的这个样品,也可能会被存储起来。
寨卡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70多年, 2015-2016年在南美大爆发后,很快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对寨卡病毒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导致的胎儿异常如流产、新生儿小头症,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院士 高福:可能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我们真的没有见到底,它到底危害有多大,这个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关注,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