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不仅仅指空气污染、水污染,还包括食品污染及生活用品污染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50年里,正常男子的精子密度平均减少40%~50%,究其原因十分复杂,较多的学者将其归咎为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对男性生殖系统的损害。
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往往错综复杂地作用于人体,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面我们分别对相关因素进行介绍:
物理因素大多通过直接作用于生精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方式导致生育功能的降低,少数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常见的这类物理因素包括电离辐射、微波、激光、超声波、噪声等。
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γ射线等各种射线可以通过对染色体的作用,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出现不育、畸胎或流产;它也可以作用于间质细胞,使性激素产生减少,性功能降低以及影响精子的发生和精液的质量。生精细胞对放射线敏感,一旦接触放射线后,其产生精子的能力就会受影响。有研究表明:当接触的放射线达到一定量后,恢复产生精子的能力至少需要两年,严重者可能导致生育能力的丧失。电离辐射的损伤程度与射线照射的剂量、持续时间、照射的方式、年龄、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容易受到电离辐射的人群主要包括:特殊职业者、医疗诊断人员和接受射线治疗的患者。
非电离辐射主要为热效应,同时还有对改变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等非热效应。加高温等使阴囊温度升高到人体其他部位的温度时,热效应可能会使睾丸的生精功能完全停止。有人认为,长期坐位工作的人 (如司机、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阴囊散热不佳,可以引起生精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中,热水浴、穿紧身裤等也因为影响阴囊散热,对生育力产生不良影响。有些人群,如锅炉工、炼钢工人等因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受热辐射作用,其生育力低于正常人。
噪音可以引起人体的一些反应,可以使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反应,影响精子的发生,导致生育功能下降。
化学因素引起的男性不育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各种污染源都会对人的生育力带来潜在的影响。有些化学物质,如DDT、多氯联苯等都能产生雌激素样效应,并可以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水源。如果男性过多接触到这些物质,会影响生育能力。此外,装饰及油漆使用的芳香化有机溶剂、甲醛、苯酚、氯乙烯、塑料制品等、职业性接触丁二烯、除草剂、杀菌剂等也会使男性生育力下降。
食品添加剂中的亚硝基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其代谢产物可通过血睾屏障作用于睾丸,影响睾丸的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的功能。食物着色剂也会使生育力下降。
精液中微量的重金属能抑制精子酶的活性和膜的功能,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镉、砷)也会使睾丸精子发生受到抑制,影响到精液的质量。其他如铜、汞等也可能存在生殖毒性,使精子畸形率增加。
日常生活中,长期吸烟和酒精中毒者生殖功能也会受到损害,烟草中所含镉和尼古丁对人体有害。有人对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两组男性进行调查,发现吸烟组正常精子数有较明显的下降。
另外,一些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国外有专家认为使用激素喂养家禽,这样虽然可以促使家禽的生长,但是由于使用的这些激素有一部分会储存在动物的脂肪组织内,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某些运动员使用激素提高成绩或有些人使用激素改变体形,这种社会现象对人们的生育力会造成影响。
不良生活方式同样也可以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工作节奏过快、长期过度紧张,身体处在一种应激状态,可使人的精子质量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是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到垂体-下丘脑-性腺轴的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了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引起睾丸组织的退行性变。
过度肥胖和过度锻炼均可能减少精子的产生,但降低体重和降低运动水平后可以恢复。硒和锌等许多元素对精子的形成和成熟是必需的,如偏食导致饮食中硒和锌水平偏低或者某类营养物质缺乏,可增加不育的危险性。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可通过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附属性腺分泌功能紊乱、诱发自身免疫或通过微生物毒素直接毒害精子等引起男性不育。值得注意的是,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增加,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人体与抗生素的经常接触会影响精子的产生和质量。
如何预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环境因素对人生育力的影响值得我们注意。未生育男性应注意上述因素,加强防护工作,尤其从事下述职业更应注意:电焊工、驾驶员、农民、油漆工、印刷工、电子工业员工、消防员、污染物处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