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用“护理液”冲洗阴道会打破阴道内生态环境平衡,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会越洗越痒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区煦东
不少女性有一种难言之隐——阴道炎,也有不少女性相信那句广告词——“洗洗更健康”,因此,她们除了经常使用“消炎护垫”外,还会购买一些护理液、清洁液来清洗外阴,冲洗阴道。妇科专家认为,这种洗法,不仅没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反而还会将外面的细菌“洗”进阴道里面,越“洗”越不“洁”,越不“洁”越要“洗”,最终形成一个“洁阴”怪圈。专家提醒,乱用“护理液”,会打破阴道内的生态环境平衡,破坏阴道自净功能,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白带越洗越多,外阴越洗越痒。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通讯员黄贤君
阴道炎病因
致病微生物侵害和条件致病菌繁殖
“每个女性的阴道里都有一道防御的屏障,这道屏障就是阴道内的生态环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区煦东介绍,阴道内的生态环境主要由阴道内的寄居菌群和免疫系统(免疫抗体、白细胞等)构成,并且两者达到平衡。
“导致阴道瘙痒的主要原因是阴道炎。”区煦东介绍,阴道炎的产生,从致病途径来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外界侵入力强的致病微生物的侵害,如滴虫、念珠菌、淋球菌等;一种是阴道内条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如体内雌激素下降、阴道内ph值改变、频繁性交(性交后阴道ph值可上升至7.2并维持6~8小时)、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免疫力低下等,都会导致阴道内的优势菌——乳杆菌被抑制甚至消失,使得阴道内其他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从而形成条件致病菌导致的阴道炎。
从药物治疗的效果来说,阴道炎又可分为特异性阴道炎和非特异性阴道炎。特异性阴道炎是指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病阴道炎、淋病等。
非特异性阴道炎是指没有某一种特定的药物可以治愈的阴道炎症,这一类阴道炎多数是由于阴道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某一种或某几种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而造成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病、衣原体支原体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
药物治疗
致病原因不同使用药物也不同
“不同原因引起的阴道炎,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区煦东说,例如,阴道内的正常ph值是在3.8~4.4之间,而毛滴虫适宜在ph值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在ph值5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因此,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往往在5.0~6.5之间,这时,医生一般会使用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醋酸溶液冲洗阴道,以求把阴道ph值降低,抑制毛滴虫繁殖,同时使用灭滴灵杀灭毛滴虫。
又如,患有念珠菌(假丝酵母菌、霉菌)性阴道炎,一般会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洗外阴部,并在阴道内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抹洗,以提高阴道内的ph值,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同时在阴道放置治疗霉菌的药物。
对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导致的细菌性阴道病,由于阴道内乳杆菌减少甚至完全受抑制而不能生长,阴道内的ph值升高至5.0~5.7之间,一般会使用抗厌氧菌药物(例如甲硝唑)和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
区煦东特别强调,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女性护理液”ph值通常都在4.0~4.5之间。选用时必须留意其ph值,以免使用不当,抑制乳杆菌生长,导致阴道内条件致病菌生长,最后形成细菌性阴道病。
专家释疑
越洗越痒只因破坏了阴道内生态环境
区煦东说,很多女性因为备受阴道炎带来的瘙痒的困扰,经常用所谓的“护理液”、“清洁液”来冲洗外阴和阴道,有的甚至用手指裹着毛巾擦洗阴道,有的则长期使用“保健”、“消毒”、“清洁”护垫,结果阴道炎不但没有治好,反而觉得外阴和阴道老是瘙痒不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正是这种不断清洗和冲洗,破坏了外阴和阴道内的生态环境。
首先,反复清洗改变了阴道内的ph值。正常女性的阴道内的ph值是在3.8~4.4之间,因为在这种ph值环境下,最适合阴道内乳杆菌的大量繁殖,同时阴道黏膜细胞也会分泌更多的糖原以供乳杆菌生长,而其他寄生的条件致病微生物就受到抑制,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然而,阴道内ph值改变以后,正常阴道内菌群分布相互制约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阴道内条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阴道炎。比如,如果用ph值在6.8~7.0之间的水冲洗阴道,阴道内的ph值就会从4.0左右升高到5.2以上,正好适宜毛滴虫生长繁殖;又如,如果用ph值大多在4.0~4.5之间的“护理液”、“清洁液”反复冲洗阴道,阴道内的ph值就会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
其次,盲目地使用药物洗外阴或冲洗阴道,容易将致病菌带进阴道内,使得有强烈侵入性的淋球菌、酵母菌、滴虫等致病微生物乘虚而入,发生本不该发生的严重的阴道炎、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