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乳房 > > 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发布:2016-05-17 08:05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问:宝宝出生已经25天,纯母乳喂养。可是黄疸至今还没有退,目前正在进行退黄治疗,我十分着急。有的医生建议停母乳3天改成配方奶喂养,是这样的吗?答:母乳性

  问:宝宝出生已经25天,纯母乳喂养。可是黄疸至今还没有退,目前正在进行退黄治疗,我十分着急。有的医生建议停母乳3天改成配方奶喂养,是这样的吗?

  答:母乳性黄疸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道,当时发病率大约1%~2%,随着以后人们对母乳性黄疸的进一步认识,从80年代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就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文献报道现在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28天黄疸发生率大约9.2%,实际上发生率要比报道的数量大的多。

  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表现出黄疸。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认为这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下面从三方面谈:

  1、喂养方式:如果喂奶延迟、奶量不足或者喂养次数减少造成肠蠕动减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原因是造成肠道的未结合胆红素会吸收增加,造成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初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较高促进肠肝循环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但是目前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论。

  2、母乳原因:生后一周以上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推测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得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但目前缺乏重复性试验研究的证明,所以仍然在研究。

  3、肠道微生态原因:胎儿期间消化道内是没有细菌的。新生儿出生从口腔、鼻、肛门以及皮肤大量细菌迅速进入机体,其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并于第三天已接近高峰,逐渐建立并维持着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这些细菌不但参与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而且还合成维生素K、B,同时肠道中某些细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转化肠道内的胆红素形成粪胆原排出体外,以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但是有的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也是造成少部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4、有一些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与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1基因突变有关,使得黄疸加重或消退时间延长。

  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儿经母乳喂养者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母乳性黄疸,尤其是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主要是以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其原因可能是与早产儿的肠肝循环增加以及母乳中某些因子含量高、活性更强有关。

  母乳性黄疸足月儿多见,但是并不随着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主要是轻、中度黄疸,重度少见。

  目前母乳性黄疸缺乏诊断手段,往往在排除了其它引起新生儿黄疸产生的病因后才能确诊。

  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大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即溶血现象。家长无需担忧。

  本病确诊后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需要继续哺乳,而且勤喂母乳,保证每天8~12次奶,促进肠蠕动及大便排泄,有利于黄疸消退。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且总血清胆红素值高于220.6.5μmol/L(12.9mg/dl)或者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期限仍有黄疸,总血清胆红素值大于34.2μmol/L(2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进行光疗。

  对于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总血清胆红素低于256.5μ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如果总血清胆红素高于256.5。~342μmol/L(15~20mg/dl),可以暂停母乳3天,并配合光疗,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可以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虽有轻度上升,但随后逐渐降低至消退。在此期间乳母需要按时挤出母乳,排空乳房,有利于孩子恢复母乳喂养后能够获得充足的奶量。

  早产儿当总血清胆红素到10毫克/分升(171.0μmol/L)即应警惕,及早干预。

  停母乳三天,使用配方奶喂养,建议使用小杯子喂奶,不要使用奶瓶、奶嘴。否则停母乳3天后孩子会拒绝妈妈亲喂母乳,不利于保证纯母乳喂养成功。

  一般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迄今为止没有见胆红素脑病的报告。因为最近有人报告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因此对于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应密切观察给与及时的处理。

  早开奶,勤吸奶、保证孩子的奶量,让孩子吃饱以刺激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仍是减少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的一个好的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