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民营医院成长之困

民营医院成长之困

发布:2015-12-30 15:12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民营医院成长之困-新闻频道-和讯网

  文/本刊记者王占锋  面对众多公立医院的疯狂扩张,民资医疗企业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竞争的程度会越来越激烈。民资医疗企业,若想在市场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必须在一些国家政策缺失的前提下,在解决自身短板上下功夫,想办法突破。

  面对井喷式的中国病人,公立医院早已陷入应接不暇的窘境,看病难、不满意等医患顽疾依旧难以解决。

  本来,民间资本频频出手,投资民营医院,可以促成政府、医院,广大患者等多方的共赢,不仅有利于民资占得市场先机,还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群众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民营发展时间不长,却已经经历了种种艰难挫折。民营医院运营风险大,成功者少,退出者、亏损者居多,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民营医院自负盈亏,投入大,回报时间长,至少都要5年以上才能实现盈利,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投资成本。”一位熟悉民营医院的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投资医疗行业的民营资本已经获得了一些政策支持,但是民资医疗机构等实体在平时具体的运营中,不仅遭到公立医院群狼式的“围剿”,还要面临民营医院同行的恶性竞争。

  当今的民营医院,在具体运营中,到底面临哪些困局呢?

  政策环境束缚

  其一,国家政策带来不公待遇,这是民营医院发展中最大的束缚,也是公认的事实。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规模、技术、人才,还是影响力,都是目前的任何民营医院所无法抗衡的。长期以来,医疗市场的现有生存格局,使得公立医院比民营医疗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与大多民营医院相比,公立医院占有两个体制的好处,不仅占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的好处,还有占市场经济体制下赚钱的好处,显而易见,在与民营医院的竞争中,这肯定是不对等的,也是不公平的。”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一位教授对外表示。

  事实确实如此。在政策执行上,卫生部门对公立医院照顾更多一些,而对民资营利性医院就会严格一些。这种执行政策的相对不公平,就会影响民资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平时,公立大医院既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又能第一时间得到国家补贴,而民营医院在性质上属于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仅不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还要承担纳税的义务。同时,为了挽留人才,还必须支付比较优厚的薪酬福利。此外,由于经济压力比较大,若一旦出现经营不善,或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不可避免地就会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

  其二,卫生部门早已形成了“办医院”的格局。虽然国家一再提出,卫生行政部门要逐渐由“办医院”向“管医院”转变,但是事实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若想彻底改变这一格局,肯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其三,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诞生,在老百姓(603883,股吧)心中,有着浓厚的国有情结和政府背景。而民营医院属于新兴事物,在消费者的观念里还没有被完全接受,这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适应。

  除了政策环境和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更让人忧心的是,民营医院内部还存在先天的短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克服,可以说是深埋于民营医院内部的“地雷”。

  先天短板

  所谓民营医院,一般都会认为赢利是第一目的,而非救死扶伤,这是第一大短板。

  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后,民营医院不仅享受不到国家的财政补助,在经营活动中还要承担纳税等义务,导致民营医院在财力方面存在很大压力。

  为避免与公立医院在竞争中正面交锋,民营医院被迫走上了专科之路。直至今日,民营医院中最常见的仍是男科、妇科、不孕不育等专科。此外,整形美容、牙科、眼科和高端产科等,作为后起之秀,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与国内民资医疗机构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大多非公立医院的背后都有一个势力雄厚的财团支撑,开办医院大多是为了救助、公益慈善。事实上,这些财团投资医院,更多的是实体经济发展起来,对社会的一种理性的回馈。

  反观国内的民资医疗机构,却是乱象一片。比如有些民资医疗企业,摸准了病人“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号称专治癌症、肾病、不孕不育等疑难病,欺骗消费者,以牟取暴利。在一些民资医疗企业里,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水平的医生成了主任医师,一些来自小医院的医生被宣传成长期供职于某著名医院。它们以此种方式来吸引患者,从而敛取不义之财。“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与预期的回报相比,现实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耐不住企业缓慢成长的过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缺乏诚信,也是影响民资医疗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不可否认,在竞争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对于医院来说,诚信是一个医院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讲不讲诚信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对民资医疗企业来说,如何尽快摆脱‘一进就赚’的思维,已经成了民资医疗企业重建信用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业内人士对外表示。

  事实上,不少民营医疗企业平时只是把“诚信”挂在嘴边,而不会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去实践“诚信”。比如,一些民资医疗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做广告,更有一些民营医院为了尽快打开市场,负债做广告。当广告成为民资医疗企业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时,因其逐利心切,广告严重失实,误导了消费者,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质疑。接下来名声大损,遭遇生存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还是一味地借用广告推销的模式,不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做文章,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不能建立诚信品牌,则很难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在中国涉嫌虚假的医疗广告中,80%以上来自民营医疗机构。这种严重的虚假广告现象导致民营医院的‘诚信危机’,而危机一旦产生,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弥补。”中国国际健康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

  招医疗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虽然中国素质高的医生并不少,在国际医学(000516,股吧)界享有盛誉的人才也很多,但是大都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而民营医院缺乏优势和有效手段吸引人才,也未形成培养人才的机制和能力,建立不起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不少民营医院不惜重金挖人、借人甚至抢人,但是治标不治本。

  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比如用人的成本逐年攀升,甚至到了医院不可承受的地步。一些民营医院出于无奈,为了生存不惜“瞒天过海”,聘用不具资质的人员,从事医疗工作,甚至精心包装成“伪专家”,来欺骗广大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