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吁请患常见病、多发病的患儿家长能尽量分流就诊,及时、就近治疗。通讯员图
【新民网·最新报道】昨天,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关注了申城的儿科专科医院门急诊爆棚的情况,在新华医院、儿童医院等医院,带娃看病时间都要超过4-6小时。今天,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受天气变化因素影响,加之目前正处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近期,到本市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童专科医院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加,广大医务人员正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做好患儿诊疗服务。同时,吁请患常见病、多发病的患儿家长能尽量分流就诊,及时、就近治疗。
全市医疗机构儿科压力增大
昨天我们报道了儿童专科医院爆棚的情况,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今天了解到,全市各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绝大多数都不轻松。以浦东新区为例,入冬以来,除儿童医学中心排队平均4小时以上之外,曙光、六院东院、东方、七院、公利、浦东、人民、周浦、浦南等各大综合性医院的儿科门急诊就诊人数也一路飙升。七院儿科门急诊量较11月上升110%,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上海市东方医院陆家嘴本部儿科门急诊量较11月相比,上升60%左右,日均门诊量在500人次以上。部分医院根据门急诊量随时调整排班以应对就诊高峰,近期更是增加了晚上的5点到9点的晚班医生机动班,儿科护士导诊班,以协助24小时急诊值班医生。
再比如周围居民区聚集的市北医院,进入12月的日均急诊量也已翻番,每天6:30-21:30运行的急诊最近都无法按时结束,有时医生甚至要住在医院里。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近期日门诊量都超过500号,平均等候4-6小时,其中大部分是高热患儿,原本24点结束的急诊往往到凌晨2点以后才能结束。
有家长疑问,为何今年冬天小孩生病的特别多?对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海峰在做客上海发布时表示,每年秋冬季都是流行病高峰季,加上今年秋冬相对不太冷,温度和湿度比较有利于病原体繁殖,消化道、呼吸道病毒流行比往年更频繁,导致近期儿童高热多发。
虽然全市儿科整体压力不小,但记者在采访中还是了解到,部分综合医院的儿科相对比较宽松,家长不妨就近选择。据市卫生计生委统计,全市能提供儿科门诊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有141家,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117家,能提供急诊医疗服务的76家;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医疗机构门诊部也开设了儿科门诊。到3家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和新华医院就诊的患儿近80%为常见病、多发病,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也能诊治。(后附表格)
专家分析,由于对医疗资源利用的不够充分和均衡,造成部分患儿在三家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和新华医院集中就诊,既造成患儿排队等候时间过长,也容易影响治疗的及时性,并造成交叉感染。
患儿扎堆,又必须去医院,如何避免在医院长时间等待?有家长支招:上海部分医院已经开通了网上挂号、支付功能,省去了等候时间。还有的医院还有在线查看当前叫号情况的功能,家长可以根据自己挂号的情况在家等待,减少了在院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图说:目前正处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到上海各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加。通讯员 图
如何缓解儿科医院爆满问题?
与儿科爆棚形成对比的是儿科医生全国范围都出现紧缺。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儿科医患配比严重不足。对此,医生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刘海峰医生认为,目前儿科医生相对不足,从长远来说要增加儿科医生的培养,现在则主要依靠延长儿科医生工作时间来缓解该问题。此外,增加义工和志愿者、急诊和普通门诊合理分流、向家长传授更多科普知识等都是缓解该问题的方法。
依旧开设儿科急诊的市北医院,其情况在二级医院中相当典型。彭浦新村周边患儿不少,但儿科医生却明显不足:原本培养出的儿科医生就不多,加上二级医院待遇跟不上,致使很多人不愿意来,来了也很快跳槽。而为了满足患儿需求,他们将24小时的急诊变成了每天6:30-21:30运行,“中午不休、没有年休、人多就吃不上饭、甚至连水都不敢喝。”儿科主任许秀荷说道。她表示,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儿科忙”将成为一种常态,希望能出台政策尽快缓解这样的局面。
》》小提示
医生提醒,超过37.5度为发烧,38度以下属低烧,可在家让儿童多饮水,适当物理降温(湿毛巾敷头、温水洗澡、温毛巾擦身等),不要轻易用酒精擦浴。如高于38.5度,适量用退烧药或退热栓。
医生给出三点建议: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有时成人不发病,但是儿童会发病。空气不好时,尽量少在户外活动。2.提高小儿抵抗力。1岁以下的婴儿,建议母乳喂养。3.小儿膳食护理很重要。3岁以下小孩,注意食物多样化,不要偏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避免太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