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开展“医联体”建设,实现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后,去年年底,昌吉州启动“医共体”建设,建立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镇村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什么是医共体?简单来说,在一个县市内由以县市医院(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将各自的人员、资产、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等医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乡村和社区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根据昌吉州去年9月发布的医改实施意见,目前,全州七个县市10家县级医院分别与10个乡镇卫生院组成了以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为纽带的医疗共同体。“医共体”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员上下流动、资源整合共享、患者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全面落实分级诊疗。
有了“医共体”,老百姓看病有啥实惠?
“对患者与医生而言,实惠都是显而易见的。”阜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余江平,现任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常务副院长。他告诉记者,打破原来各自为战的利益格局后,医改才能更进一步,更有利于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作为“医共体”的一方,今年1月,阜康市人民医院先后派出内、外、妇科等专家,到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为卫生院筹备手术室和配置医疗设备。药剂科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重新定制了符合卫生院的基本药物目录。卫生院轮流派医务人员到阜康市人民医院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医共体”,两家医院还实现内部信息共享、互通,检验结果互认等,真正做到“病人不动专家动”。今年与上年同期比较,卫生院门诊人次增加了30%。
现在,滋泥泉子镇中心卫生院崭新的无菌手术室设置了隔高区、患者和医护人员通道、男、女更衣室……能够开展计划生育、正常分娩、下腹部等手术,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乡镇卫生院收费低,报销比例高。在镇卫生院住院能报销90%,到了市级医院可报销80%,门槛费相差更大,分别是80元和300元。”余江平说,以前是看病能力差,留不住病号。现在医疗水平上去了,一般常见病患者更愿意在家门口就医,家属陪护的成本也比到市区看病低很多。
“医共体”的推进,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学习技能服务患者的积极性。对于卫生院来说,随之而来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也成为卫生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一种必要措施。据了解,今年,九运街镇卫生院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让干与不干真的不一样。
记者留意到,九运街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方案内容分为工作量、医疗质量和安全、服务三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无论是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量后,以人次为单位,超额完成部份可享受不同奖励。
为何要探索建设“医共体”?州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医共体”一方面是要提高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让偏僻乡村的老百姓不用舟车劳顿为就医而奔波,农牧民群众患有常见病、多发病,也可以花最少的钱,在村卫生室或者乡镇卫生院就近诊疗;另一方面,“医共体”的推行对县级医院医生也是一种历练和提升。县级医院可以把有能力、有担当、讲奉献的医生下派到基层,不辜负村民的期望和信任;再一方面,“医共体”的建设,也促进了健康知识和理念的传播,逐步实现对百姓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