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治理民营医院需加强事前监管

治理民营医院需加强事前监管

发布:2016-03-30 20:1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治理民营医院需加强事前监管-新闻频道-和讯网

  日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民营医院医生殴打患者事件”的处理结果。目前,涉事的医院已经停业整顿,殴打患者的医生涉嫌伪造证件和非法行医,公安机关也正在追查。同时,呼和浩特市卫计委对全市民营医院开展巡查和整顿工作。

  民营医院存在不法行为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逐利的心态使一些民营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违规之处。截至3月23日,呼尔浩特市接受检查的350家民营医疗机构中,被责令改正的就有139家,占比高达39.7%。而这仅限于呼和浩特一地。

  很多网友在看到后,怒斥民营医院不法经营。确实,民营医院存在种种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应完全否定这一事物,而是应寻求更好的监管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显然,光靠政府力量不可能彻底解决目前的社会医疗难题。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公立医院“一号难求”,民营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表示,“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强大的民营医院体系是医改成功的关键,只有民营医院健康发展,才能对严重垄断+行政化的公立医院体系形成竞争冲击。”

  实际上,在很多发达国家,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远高于公立医院,且民营医院占比非常之高,在部分国家甚至高达70%。在部分地区,公立医院的比例不到16%,大部分医院都是公办民营,医院的公益性并未受到影响。

  那么,中国内地民营医院的问题是什么?答案很简单——监管不力。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动机并非慈善,而是盈利,这再正常不过。但当监管缺位或监管滞后时,过度逐利恐怕是必然之事。

  在一定程度上,行业乱象的根源在于制度失效、监管不力。整治乱象需要相关领域的行政部门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与其花费大把的力气进行“事中调查”、“事后处罚”,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事前监管”。监管部门应在事前对医疗机构或人员进行科学的资质甄别与认证,对管理不规范的民营医院要及早治理和清退。

  同时,我国很多民营医院在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遇到难题。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主管部门也需要对其在政策支持、福利待遇、产业规划、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支持。民营医院需要公平的待遇。如果单单对其加强管理,不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却幻想民营医院真正分担公立医院的负担,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