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从莆田华侨医院改革实践看我市接地气医改模式打造

从莆田华侨医院改革实践看我市接地气医改模式打造

发布:2016-03-02 21:0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从莆田华侨医院改革实践看我市接地气医改模式打造

  “土坯房”变成“精装修房”,新设备多了,人才进来了,原来停滞的很多业务开展了,就诊量、业务量增加了……这是莆田华侨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革近一年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前不久,我市召开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作为全市改革试点之一,莆田华侨医院作了典型介绍。正如市长翁玉耀在会上所指出的,“目前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群众、职工、政府和业主‘四赢’的初步成效,即群众实现就近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赢得实惠;职工实现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赢得福利;政府实现深化医疗改革,进一步服务群众,赢得群众支持;业主实现承担社会责任、报效桑梓的意愿,赢得社会口碑”。地处基层乡镇的莆田华侨医院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闯出富有特色的医院改革发展新模式,“四赢”之名在业界传扬。

  ■改革“五不变” 保证公益性

  “看病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 “小病不用去,大病治不好”……这是不少群众对基层医院的看法。农村群众得了病,往往不愿去基层医院,宁愿舍近求远往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因为病人少,业务提不上去,常常入不敷出;待遇低、环境差,老的退休,能干的跳槽,新的不愿来,队伍青黄不接。

  此前,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的莆田华侨医院曾有着这样的境况。虽为县级医院,也是群众眼中的“基层医院”,一年只有五万多人次的就诊量,相比大医院上百万人次的量差得太远,与同等级先进县级医院差距也不小。

  群众对好“医”的需求增长与医院的医疗供给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去年5月,涵江区采取出让医院经营权的方式,引入投资人林志勇注资建设,正式迈出了莆田华侨医院民营投资、全面托管改革步伐。与华亭镇卫生院一样,是我市首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革的试点。根据协议,托管期限50年,5年内的投资额应在3000万元以上,至少新建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10年内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医院自负盈亏。

  这样托管,是不是政府把公家的医院“卖”给私人?一些医务人员和群众心有疑问。

  市卫计委主任张亦兵说,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改革发展模式,不是在“卖医院”,是发挥社会民营医院的资金、管理经验、服务模式、分配机制优势和公立医院的品牌优势等,激发医疗机构竞争活力,改变医疗建设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局面,促进医疗机构快速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从医改中得到实惠,让“吃螃蟹”的医务人员、改革投资者在改革中受到激励,实现多赢。

  在莆田华侨医院改革中,坚持“五不变”原则:即医院国有性质及职能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职工身份不变、职工基本薪酬不变、政府对医院政策不变。这也从制度上保证改革后医院的公益性,破解化解了热点问题。

  ■发力供给侧 促医疗提质

  改革半年多,投资人就注入了2000多万元,对莆田华侨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硬件进行更新改造。

  2月26日,记者来到该院,只见重新装修过的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宽敞亮堂、干净整洁,病人排队缴费,门诊护士热情导诊。院长翁海展带记者来到一块展板前,展板上面的照片为房子装修前后的对比,差距可用“土坯房”与“精装修房”来形容。

  翁海展介绍说,医院门诊部、住院部、职工宿舍进行全面装修改造,其中,住院病房配置向大医院看齐,按最新的A类标准进行;设备上,检验科、心电图室、急诊科、妇产科产房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作为重点发展的科室,妇产科产房配有产床、手术无影灯、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蓝光照射仪等标准化设备。

  而更深层次的是人才。改革后,医院引进了30多位医务人员,其中不乏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效果立显。妇产科医生黄淑萍正是其中一位。在业界,她颇有名气,从其他医院退休不久,是各大医院都想“抢要”的“香馍馍”。现在,她一天要接诊30多例产妇。而改革前,因为缺少人才,妇产科的很多业务都停滞了。

  记者发现,当患者是“冲着”医生而来的时候,医院的发展就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具有“向心力”的招牌式医生对医院的作用非常重要,基层医院的发展最大瓶颈也在这里。

  据悉,下一步该院还将探索药品、设备自主采购。根据群众看病需要,大医院里才有的药和设备也可购进。环境改善了,有医生能看病,有设备、药品治得好病,医疗供给质量提上去,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半年多以来,华侨医院病人量增加了20%,待一些设备投用后,业务量预计还将增长。

  在医务人员待遇上,采用了民营医院的考核管理办法,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奖励性绩效及福利由投资方直接发放。考核的指标主要是业务量、服务质量等,体现的是“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这又倒逼着医生要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直接惠及看病群众。

  门诊护士黄美丽说,现在一个月比以前能多拿数百元的工资,工作也更有热情和干劲了。“医生的收入增加还会更多”,青年外科医生戴兆源说,医院发展了,医生才有了职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也愿意扎根这里。

  今年60岁的病人戴莺仔因为肠胃问题正在住院。看到记者采访,对现在的医院竖起大拇指称赞。她说,现在服务态度很好,有新的检查机器,不用到大医院里去排长队了,而且花钱也不贵。

  ■借力“莆田系” 改出新气象

  作为首批改革试点,民营医疗的管理模式和民间资本的注入,让华侨医院的改革打上了深深的“莆田元素”烙印。

  莆田华侨医院引入的投资人林志勇是江口人,长期在江苏从事民营医疗行业。从他的视野来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全国不多。莆田能够走前头,令人敬佩。他阐述了四个“不能对不起”:不能对不起莆田的医改、不能对不起医院的职工、不能对不起老华侨、不能对不起当地人民。

  言简意赅,却是情深意重。莆田华侨医院是上世纪80年代初老华侨捐资建设,承载华侨一片赤心。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背负较为沉重的债务。林志勇接手医院,首先就偿还了一部分债务,接着就是真金白银的快投入、真投入。

  在林志勇的计划里,5年的投资要上亿元,比协议的投资力度更大,着力把华侨医院打造成涵江及周边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医院。值得一提的是,华亭镇卫生院的改革,引入莆田市华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五年内投资1亿元,该公司的老板也是莆田人。

  当前,我市大力实施“336”工程,打造莆田产业升级版。医疗健康产业是其中重要一极。民资回归联袂莆系医疗参与莆田医改,树立了莆系医疗形象,也为打造医疗健康500亿元新兴产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