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就是让低年资医生成为专家团队诊疗的前沿,专家坐镇,让专家的价值最大化,让低年资医生价值最大化,让患者病情得到最适宜的解决方案。这不就是资源分配按医疗规律的安排吗?专家团队诊疗模式的建立,就是分级诊疗的最顶层部分,配合医联体、强基层、多点执业,分级诊疗格局才能形成。
专家号没有了黄牛你还倒腾什么
健康界:北京将在年底前实现取消现场挂号,这个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现在到年底,各大医院还有哪些准备工作要做?外地患者和老年患者等会不会不适应这一变化?
方来英:不少朋友关心这个问题。第一,这件事不是心血来潮,我们三年前开始搞预约挂号,从114开始,到北京通发卡4万张,都为预约就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我们还在北京门诊情况最复杂的儿童医院做了试点。一个祖国的花朵来看病,两代家属、几个人都会来陪,率先实行全面取消现场挂号。北京儿童医院能够做到,我们其他医院有何不能呢?又有何理由说自己做不到呢?
具体说,已经没有技术问题。电话、网络都可以挂号,到了现场有自助挂号机,有自愿者服务,改革就医习惯要一步步发起变革,但总是要推进这个变革。成熟的欧美国家,都可以做到预约就诊,难道我们就不成吗?别太小看我们的医院,也别太小看我们的市民。
准备工作肯定要做,主要是信息系统和必要设备的添置。我们跟市属医院的院长和书记立了军令状了。有困难没有?肯定有,无论是医疗系统内部,还是社会各界,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信心来自于对卫生事业的认识和战略设计,决心来自于社会和市民对我们的期盼。
我们也希望社会和公众有耐心。给我们机会,我们会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医疗系统回报给社会。还是那句话,做总比不做强,我们希望得到鼓励、支持、指点、指教和总结,但不希望得到任何没有根据的讥讽。
健康界:北京114和大部分网上挂号都是黄牛的重灾区,新的挂号系统的改造是什么思路?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应用?是否可以彻底解决黄牛问题?
方来英:黄牛问题的解决根本不在于一个挂号系统的改造,而在于彻底改变我们的资源分配方式。预约挂号的实施、预约系统的开发,是为今后的分级诊疗创造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这就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发展过程。所以说,我们讲,根本问题不在于技术上,技术上要做,但我们更关心的是战略格局上的改变。比如,我们推行的专家团队复诊和转诊模式,患者病情被筛选了,黄牛党的空间自然被打压了。顶级专家就没有传统挂号的那个号了,你还倒腾什么?包括黄牛预约,专家号没有啦,你还预约什么?
网上通过加价获得专家号也是黄牛党健康界:互联网时代,很多移动医疗平台帮助患者对接医生,也帮助医生对接患者,北京的8项举措,不让医生自己加号,是否限制了互联网连接医患的便利?给移动医患平台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方面北京卫计委有什么考虑?
方来英:这个事情既复杂又简单。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成为新的商业形态,我们要尊重它的价值。但在门诊时间里,我们要公平公正地为公民提供服务,因为我们是公立医院,是国家的医院,这是工作准则和道德底线。如果有人靠加价获得这个服务,就不公平。如果不在公立医院的出诊单元,医生通过劳动、业余时间、非门诊时间进行多点执业,只要国家允许,我们不反对。
但在公立医院的出诊单元里,一个医生以这样一种形式给患者加号,那里面是肯定有问题的。我们一直在讨论黄牛党的治理问题,互联网通过加价把医患配对上了,是不是也是黄牛党呢?侵蚀了紧缺的公共资源,也是一个黄牛党啊。
如果我们的专家,一上午安排20个门诊号,经过医院系统只放出1个号,剩下19号都是加号,这是不是问题呢?会不会出问题呢?和我们的价值观有没有关系呢?也许医生和患者都心照不宣,但不受益的患者是大多数,大多数的患者利益谁考虑呢?
健康界: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顶级医生,这也是北京黄牛猖獗的原因,而且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您认为,北京周边省份以及全国医疗系统在打击黄牛、规范挂号这件事情上,应该如何有效配合?北京的局部举措会不会因为全国性的顽疾问题而收效甚微?
方来英:北京的医疗环境的确很特殊,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义务,不能简单地把外地患者拒之门外。除了提供一般性的医疗任务,国家还给了我们其他的责任,我们也必须承担。因为我们是公立医院,工资是国家发的,医院是国家的。简单地打个比方,市场环境下,公司要听投资人的,CEO要听董事会的,董事会要听股东的。话说回来,患者得病也不愿意往外地跑啊!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周边省份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何能让患者在当地医院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提出要构建面向京津冀或面向全国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周边省份的疑难重症患者随时来,我们也可以随时出诊啊!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至于更多的省份会不会跟进,我们还要看国家卫生计生委如何构筑全国的分级诊疗系统。
健康界:目前北京卫计委组建专家团队的目标是建立大医院的院内外专科转诊系统,但建立全科到专科的转诊体系是否是一个更为艰巨和漫长的目标?如何能让现在的有权人、有钱人、有更高预期的人甘愿到社区看病呢?
方来英:北京今年的重要医改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基层。从总量、激励、人员准入等方面推动、规范首都社区和乡村地区的医疗事业的发展,还会重视儿科发展。北京今年的医改会是好事连连。所有的改革都是一步一步推进,水到渠成,厚积薄发。北京医改的每一个动作,社会都会看到和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