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叫卖一号百元,春节后医院号贩子又“上班”。春节刚过,刚刚遭重拳打击的医院号贩子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号贩子们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不少医院的号贩子甚至分工明确,有的在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则组织人手在院内排队,形成了贩号“流水线”。(2月16日《工人日报》)
春节刚过,当有人还没有从“节日综合症”中摆脱出来的时候,号贩子们就已经意气风发地“上岗”了。他们虽然称不上“最敬业的人”,起码也当得起“勤奋”二字了。由此可见金钱的魔力有多大,为了钱,某些人可以起早贪黑、千辛万苦,更有甚者还可能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相对于号贩子的“敬业”,医院工作人员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号贩子“明目张胆,不避保安”,是因为保安不负责任,还是真如患者反映的那样,存在“内外勾结、沆瀣一气”的现象?不管怎样,号贩子能够“产业化”,其背后必定有猫腻,离不开某些“特殊的环境”。
新闻中提到的“重拳打击”,指的是春节前一女子在北京广安门医院怒斥票贩子、医院和保安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后,“相关部门”出手对票贩子进行了打击,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院的秩序,还抓了几个票贩子“示众”。当时,就有不少网友担心,此次的“严厉打击”是否会跟以前的历次行动一样,就是一次受到舆论质疑后的“危机公关”,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刮一阵风,风头一过号贩子就会卷土重来?事实证明,网友的担心再次不幸成为现实。只是没想到,问题反弹得会如此之快,只隔了一个春节假期。而这个假期,号贩子们原本就是要“歇业”的。
号贩子这么“敬业”,或许是因为他们心存侥幸,过于“贼大胆”。可是,号贩子已经“上班”了,医院保安不管,医疗监管等部门为何也没有及时出手制止?难道他们至今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媒体能暗访到的问题,相关部门不可能看不到、查不出。什么事情都要靠老百姓去怒斥、靠媒体去曝光,到底谁该难堪?
某些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普遍到什么程度,略有常识者想必都心知肚明。而某些痼疾在养成、泛滥的过程中,如果说不存在监管部门失职失责的问题,显然也是不符合常识的。以笔者之见,要根除医疗领域的乱象,必须让监管部门好好“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