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北京英才集团旗下的多家医院平均从每名患者身上“开发”6000元诊疗费中,一半花在“竞价排名”上。靠前的排名也为医院带来可观的流量。(1月4日《新京报》)
广告式生存几乎已成民营医院最真实的写照,尽管广告营销费用最高达到七成,但依然有医院对此乐此不疲。
一个基本常识是,在收益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用于广告的成本越高,那么用于治疗的费用也就越低,意味着医疗质量很难获得保障。
在无法跟公立医院形成竞争的语境下,民营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难免会剑走偏锋,通过广告投放甚至虚假宣传而增加诊疗人数,以实现业绩的增长。也正是“一心求业绩”的指导思想下,民营医院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其管理人员一味地埋头关注了业绩,而花在改善服务思考上的时间太少,更无法在体现专业化、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同时,以价格优势去占据市场。
民营医院行业的出路,在于打破同质化和实现个性化,并最终体现出方便、快捷、省时、可信度高、服务态度好、费用省、环境舒服等优势,在做好公立医院的补充的同时,根据市场和患者的需要,提供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以此作为占领市场的突破口。虽然民营医院的推广,需要靠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策略,但基于医疗质量和患者认可的声誉,才是最终的立身之本。
在国家放开和支持民资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营医院的发展无疑迎来了春天。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政策的扶持与市场公平的对待,民营医院就必须立足自身而“练好内功”,至少不能以“抱伙成团”甚至上演“百蒲大战”,在广告营销依赖一条道走到底。如果不能突破自己的营销思维和体制束缚,依靠时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如此看来,民营医疗行业固然需要扶持,但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让“营销人员成医疗专家”的虚假宣传无处遁形,使其实现自我提升和品质打造,同样值得重视并需要优先落实。
堂吉伟德(四川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