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里面加西药,为了让患者贴上之后有发热的感觉,辣椒油更是必不可少;为了规避药品监管,把膏药贴产品申请为有静电理疗功效的医疗器械。”今年央视 “3·15”晚会曝光了高老太降糖贴等“神药”的违法伎俩。3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署各地省、市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针对其所审批的第一、二类贴敷类医疗器械,开展注册专项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的对象是以无纺布等材料作为背衬而制成,含药及/或热、磁等材料的贴敷类产品,省、市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重点针对是否存在将非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审批,是否存在高类低批,已批准的产品名称和适用范围等注册信息是否存在夸大、断言功效以及容易造成与药品名称混淆等情况开展检查。
国家药监局明确,对含有化学成分、中药材(或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的贴敷类产品,如所添加成分发挥药理作用,不能按照医疗器械审批;对仅含有磁性或发热材料等物质,发挥物理治疗作用,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作用的贴敷类产品,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对含有药物成分及磁性或发热材料等物质的贴敷类产品,不能证明以物理作用为主的,不按医疗器械进行注册管理,以物理作用为主的含药器械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求医小科普:膏药
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中医外科膏药是运用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同时药物在患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此外,因膏药中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也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