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发布:2017-10-20 06:17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07日 06:13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引进的全自动药品存储分发系统。 新华社发 看到名单里的曲妥珠单抗,陈俊(化名)心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07日 06:13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药品准入首次“国家谈判” 医保直面药企“讨价还价”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引进的全自动药品存储分发系统。

  新华社发

  看到名单里的“曲妥珠单抗”,陈俊(化名)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陈俊的母亲罹患乳腺癌,需要注射曲妥珠单抗,即俗称的赫赛汀。此前在中国,这一由跨国药企罗氏生产的药品,一支的零售价格就高达2万多元。而在一个治疗周期里,患者至少要注射14支。对患者而言,即便可以通过医保部分报销,同样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大支出。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公布36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的价格谈判结果,并同步确定了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赫赛汀名列其中。经过谈判,每支药品支付标准降到7600元,降幅近七成。

  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的药品,大多都是患者热盼的肿瘤靶向药,以及治疗心血管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品。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最高降幅达70%。

  这是中国药品医保准入的首次国家谈判。对患者而言,刚需药降价入医保无疑是一场“甘霖”;而对医保基金和药企而言,也能从中收获共赢。

  药价大降 患者受益

  申请签证、购买机票、兑换货币、交涉砍价、冷链运输……1年前,曾有一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去印度新德里购买赫赛汀的经历。为了购买几支药品,一路折腾、心力交瘁。即便如此,买药的成本也比国内购药低。有好几名网友回复称,看完买药“攻略”,自己也打算去印度买药。

  陈俊说,自己也曾有这样的念头,但害怕买到假药或药物过期失效,担心回国后医生不给注射,因此并未成行。

  而此次纳入医保目录后,赫赛汀的单只售价降到7600元,按照参保患者最低自付比例二成计算,患者每支药品最低只需花费1500元,相当于一张去新德里的单程机票。

  像赫赛汀这样的药品,属于治疗肿瘤的“靶向药”。所谓靶向药,是指能够“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的药品。由于药效高、毒副作用小,靶向药成为治疗癌症的理想药品。

  长期以来,部分癌症患者必须依靠进口靶向药以及某些创新药延续生命。然而,这些药品囿于专利限制,往往价格极高,且不能通过医保报销。面对“用钱买命”的负担,不少人选择放弃,有的被迫加入“购药大军”,到印度等周边国家采购进口药品或低价“仿制药”。

  为何中国进口专利药价格较高?专家认为,一方面与中国的药品专利制度有关,另一方面还在于外资药品的一些超国民待遇。有的外资药品即使过了专利保护期,也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享受最高价格层次待遇,占尽优势。

  此次价格谈判成功的36种药品,多数仍处于专利保护期中,有31种西药和5种中成药,其中抗肿瘤药占据半壁江山。记者统计发现,这些药品共涉及10余家国外药企,不少药品仅2015年的在华销售额,就高达上亿甚至十几亿元。

  例如,赫赛汀2015年的销售额为19.12亿元;罗氏的另一款治疗肺癌药品厄洛替尼,经谈判降价58%,2015年的销售额为6.24亿元;此外,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拜耳等国外知名药企的部分药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进入医保目录的乙类药品,患者只需部分自付,而具体报销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有所不同。吉林医保局局长金华说,患者自付一小部分,医保基金承担大部分费用,谈判达成的支付标准使得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制度创新 公平谈判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制药公司经过“漫长”和“十分艰难”的谈判后降价,凸显出世界各大制药公司正配合中国政府降低药价的行动,尽管这使一些产品的营收增长放缓。

  今年4月,人社部公布了44种拟谈判药品的名单。从最终结果来看,谈判的成功率达到81.8%。有报道称,谈判现场很安静、很严肃,砍价特别狠,超出企业的预期,一些企业人士满头大汗地扶着墙出来。

  从筹备到实施,短短4个月的时间,如何才能谈出成果?深度参与此次谈判工作的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指出,作为药品医保准入的首次国家谈判,许多工作无先例可循,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作出开创性的制度设计。

  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和参与谈判工作的专家介绍,谈判前,医保方的两组专家,分别从药物的经济性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测算。一方面分析药品的临床价值、周边市场价格、同类药品参比等;另一方面利用医保运行“大数据”,测算谈判药品纳入目录后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作为谈判的主要依据。

  药企方面,则要根据申报清单提交药品信息、药品价格等材料。同时,医保方也会将专家审核评估的结论以及药品进入目录后支付范围和政策条件反馈给企业,允许企业提出修改意见。

  进入谈判阶段,医保机构另行组织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药企有两次机会提出报价,如果最低报价比医保预期支付价格高出15%以上,则谈判中止;反之双方可进一步磋商。最终确定的支付标准,不能超过医保预计支付标准。

  丁锦希说,申报、审核、谈判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保障了谈判的公平、科学、合理。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药品准入谈判只是一个开端。百姓期待有更多的刚需药、救命药进入医保目录,将药品谈判机制和制度常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