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预期带量采购能够降价50%~60%,基于这样的判断,节省下来的成本是要求降价的。]
“好惨!”12月6日,国家“4+7”试点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揭晓,有本土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用这二字形容目前复杂的情绪。
结果显示,跨国药企几乎全线“沦陷”,仅有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两家公司入围。与此同时,预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如恩替卡韦降价90%,厄贝沙坦降价60%。
折射至资本市场,医药板块再度哀鸿遍野,A股化学制药板块中,多达14只个股跌幅超过5%;港股医药板块,多只个股也受到波及,如中国生物制药股价大跌近16%。
跨国药企几乎“沦陷”
按照11月15日国家公布的“4+7”试点采购方案,这次带量采购试点范围涵盖11个城市,涉及31个品种,多为慢病用药和常见用药。按照中标规则,品种中选需经过预中选和拟中选两大流程,一是预中选;二是拟中选。
据12月6日公布的预中选结果来看,中选品种已出现大幅度降价情况。
按照此前市场预测,此次带量采购,目的是推动仿制药取代原研药。此次带量采购的31个品种,共涉及到13家跨国药企。如今预中选结果显示,跨国药企中,仅有2家入围。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中标,福辛普利口服由百时美施贵宝中标。
换言之,此次跨国药企几乎“沦陷”。国金证券(600109,股吧)近期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17个品种跨国药企的市场份额仍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暂时不知道上述跨国药企是主动放弃参与竞标,抑或是报价后没有入围。第一财经记者也向部分跨国药企了解情况,但未获回复。
对于跨国药企来说,此次没有入围,意味着未来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前有人统计,若跨国药企产品竞价失败,损失金额可达十亿元级别。
对于中国本土药企来说,这次带量采购,仍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华海药业(600521,股吧)无疑是此次带量采购的最大赢家。数据显示,华海药业预中选品种最多,总共有6个药品中标。6日,在整个医药板块大跌的情况下,华海药业股价仍能收涨3.04%。
而其他的本土药企,形势则有些严峻。以正大天晴为例,公司的恩替卡韦以每片0.62元的价格拔得头筹,此前最低中标价是6.72元,目前降价幅度达90%。今年上半年,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口服片销售额为17.36亿元。
再如京新药业(002020,股吧),其氨氯地平以0.14元的价格获得预中选资格。
面对相继出炉的“地板价”,有药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惊呆”。
不确定性的未来
预中选仅仅是带量采购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拟中选流程,相关企业是否还会遭到“砍价”,仍有待观察。
“4+7”带量采购未落地前,整个医药行业已是暗流涌动。如表现在跨国药企中,已在倒逼跨国药企内部变革。
一般来说,原研药一旦专利到期后,要面临降价以及市场份额收缩局面,因此会导致药企的利润一落千丈。这样屡屡在国外应验的“专利悬崖”现象,却在中国市场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不少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获得快速成长。
有外资药企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中国市场一致性评价以及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跨国药企原有的大规模推广普药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这迫切需要企业进行变革。为应对政策的变化,其所在的企业已取消设置医药代表职位,加大引进创新药等。
不过,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不管是本土药企,抑或是跨国药企,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如试点范围是否会扩大、低价中标后到底能否真正换量。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医药论坛上,一位接近国家医保局药品集采课题组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等在场人士表示,“4+7”带量采购是制度创新,带量采购想法早在2001年就已提出,到2018年才第一次实施带量采购,并希望通过带量、通过规模经济,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原来要搞10多家竞争,现在1家就可以搞完了,可以节省5%~10%的成本,另外是预付货款,签完以后提前打50%货款,压款成本可以降低10%,在过程当中中标不需要搞临床,医药代表也不需要养了,回扣也可以节省20%~40%,政策预期带量采购能够降价50%~60%,基于这样的判断,节省下来的成本是要求降价的。”
该人士也表示,目前的“4+7”带量试点还需进一步完善。“第一,品种现在是31个,以后会不会扩大,按照目前国家医改办的思路是要扩大的,要扩大到量大金额高的其他品种,现在很多省也在做带量采购。第二,采购量如何确定;第三,价格会不会成为全国价等。目前医改办不允许,但是对于试点城市是允许的。还有,未中选品种价格怎么提高?医保如何支付?
有药企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私下表示,如何保证医院采购量达标以及加快医院回款都是问题。“从以往实践情况来看,这两方面其实并不乐观。”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