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调查种族特异性方面。复旦大学上海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西方患者相比,东亚肺癌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非常低,这也可能是另外一个限制中国患者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因素。
目前多家药物开发商正在致力于解决此问题,据报道,江苏恒瑞医药正在开展一项II期临床研究,以在中国NSCLC患者中确定可以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PD-L1表达水平的最佳临界值。同时,罗氏正在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来确定NSCLC患者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表达量,因为TCR可能成为指导atezolizumab临床应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4.中国扫除MRCT申请障碍
目前正在开发的第一代PD-1/PD-L1抑制剂很可能是最后一批在中国上市时间落后于世界其它地方3~5年的例子。不过,对于政府而言,没有足够的病人能够用得起这种昂贵的疗法依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在美国,PD-1/PD-L1疗法每年约需要30万美元的花费,因此即便该种疗法推出市场,除了富人外,大部分人还是无法支付得起这么昂贵的疗法。
在过去的18个月里,虽然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已经在韩国、中国台湾、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多个地区获批上市,但在中国,目前尚未有PD-1/L1类药物获批上市。
不过,2017年3月,CFDA批准海南博鳌勒城国际医疗旅游试验区内的海南省肿瘤医院成美国际医学中心可以进口包括Keytruda在内的抗癌药,以便中国患者可以在这些进口药上市之前提前用上国外的先进疗法。
自从2017年6月,CFDA正式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为其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以来,CFDA就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国的药品注册技术标准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
以前,境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开展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MRCT)的药物,必须是已在境外注册或者已经进入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
而2017年10月,CFDA发布的新规表示,允许进口药(预防用生物制品除外)在中国境内外同步开展Ι期临床试验,取消开展MRCT的药品此前的“三报三批”流程和部分进口药品在境外上市的要求。此外,2018年1月底,CFDA还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2月1日起,将逐步开始适用五个ICH二级指导原则。
PD-1/PD-L1抗体药物在中国患者中应用的复杂性也表明这种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改革的进行,中国缺乏Ⅰ期临床试验机构的历史难题将会被解决,不过,CFDA也已准备将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改为备案管理,允许临床试验承办者自由选择场地,并培训当地的研究人员。
目前,中国领先的临床试验机构已具备世界级的研发能力,并广泛参与到全球型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例如,由31家顶级医院组成的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现在已经有能力开展与免疫治疗等高度相关的基因变异型疾病的篮子试验(Basket Trial)。在接下来的12个月,跨国药企将会陆陆续续地发布临床试验数据,随着这一尚在萌芽阶段的治疗方法的发展,免疫疗法这个市场必将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