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疫苗案背后的医药行业潜规则
山东庞氏母女非法经营疫苗案轰动全国,引起儿童家长的恐慌和舆论的愤怒。
以庞氏母女为中心,上线和下线共存,涉案人员300余人,跨越24省市,前后作案时间5年,织就一张灰色的疫苗流通网络。湖南一家涉案医药企业的法人代表唐建敏在接通《财经》记者电话时,承认问题疫苗确是从公司流出的,还“经过了中间环节”。
这里的“中间环节”,实际上涉及到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药代表、医疗机构、疫苗接种人员,甚至监管部门有部分人员也参与其中。
疫苗供应受到政府管制,一类疫苗通常由省级CDC组织招标采购,免费供应;二类疫苗由省、市疾控部门主导的招标,统一供应,费用自付。因为疫苗涉及数量较少,比较小众,又属于各级疾控部门单独管理。
在流通领域,只有获得许可的批发企业才能经营疫苗。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这也就是山东疫 苗案中不断提到的“冷链”。而且,疫苗流通全过程此前都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码实行全程监控,流通各个环节按照要求都应该扫描并记录信息。
此外,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进行接种,只有获得资质的医疗机构才能进行接种。而且,接种机构购进疫苗时必须索要一系列证明,保证药品来源真实合法。
尽管政府部门设置一张看似严密的管理网络,但是疫苗领域时而曝出问题,疫苗质量不时引起质疑,疫苗招标黑幕不断,疫苗销售回扣已是常态。而疫苗的问题在医药健康产业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