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以创新驱动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2016-03-09 08: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23.63%和24.92%。作为民族制药企业的代表,扬子江药业始终把创新放在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23.63%和24.92%。作为民族制药企业的代表,扬子江药业始终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质量和品牌“三轮驱动”发展战略。

原标题:以创新驱动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祖国大地春意盎然。正在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表示,作为来自民族制药企业的代表,呼吁国内制药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构建适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的研发与创新体系,让中国医药产业屹立于世界医药产业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李克强总理认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就在前不久,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

可以说,当前我国医药产业迎来了“刚需+政策”双重利好,发展的大好机遇前所未有。然而,目前从创新能力上分析,国内制药企业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的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际制药巨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们追赶的脚步不能停歇。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23.63%和24.92%。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因此,补好创新这块短板,对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时不我待。

作为民族制药企业的代表,扬子江药业始终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质量和品牌“三轮驱动”发展战略。 扬子江药业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了江苏省新药研究院,并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成立分院,借助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研发平台,广招海内外顶尖专家、博士领衔中药研发,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扬子江药业每年用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针对重大疾病在研的各类药物有近200个,初步形成了“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为推动履行民族制药企业的责任,推动中药走向国际,集团正加快建设江苏龙凤堂中药项目。该项目将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坚,全力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

“十三五”期间,扬子江药业集团将向销售突破千亿“再造一个扬子江”的目标发起冲刺。在牢牢守住质量这一生命线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将成为扬子江药业打造千亿级医药航母的新路径。为此,扬子江药业制定了“十三五”大健康产业战略,将从三个方面布局大健康产业: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疾病谱变化,开发新的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研制适用于疾病人群使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推进中药资源再利用,开发中医药相关的衍生产品。争取到“十三五”末,形成与龙凤堂发展相匹配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大健康产业链。

在研发上,全面推进“三药并举”方针,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其中,仿制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确保短期、中期和长期产品研发有序进行;小分子聚焦抗肿瘤、心血管等用药,每年有1到2个1类新药滚动申报;大分子加紧建设生物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自2018起,每年有1到3个创新药申报临床。

此外,集团将以勇夺国际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表金奖和荣膺全国医药行业唯一“质量之光”十大标杆企业为契机,加快实施精益生产质量战略,以全球卓越绩效管理为标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力争到2017年,仿制药率先同行符合一致性评价要求;到2020年,所有车间均要达到FDA和欧盟GMP水平。

当前,常用药品中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的药品因为价格低、市场需求少,企业没有生产积极性,药品供应经常出现断供,不能满足患者用药需求。为了能让老百姓使用到优质的药品,建议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由政府实行定点生产、集中采购,这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临床应用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国家将创新药物尽快纳入医保体系,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创新药物带来的福音;呼吁国家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建议加强医药行业质量建设,对质量建设上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建议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提高准入门槛,淘汰低质量药品,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让更多的高质量药品造福百姓,促进医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刘良鸣 罗婧 贾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