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施贵宝回应裁员事件 外资药企模式渐变

施贵宝回应裁员事件 外资药企模式渐变

发布:2016-03-01 07:11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施贵宝回应裁员事件 外资药企模式渐变, 6月17日,施贵宝中国区总裁林泰慷通过邮件对前员工聚集维权事件做了内部回应,称对任何违反合规行为采

  6月17日,施贵宝中国区总裁林泰慷通过邮件对前员工聚集维权事件做了内部回应,称对任何违反合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求员工继续关注各自工作重点。

  对此事,施贵宝前员工并不认同,认为所谓不合规裁员为何存在有选择性裁员现象,同时不给员工申辩机会等。施贵宝一位被裁员工称,此次很多被裁员工均是与施贵宝要调整的产品线有关。

  实际上,施贵宝裁员并非孤例,礼来、拜耳等也因业务调整在华纷纷进行裁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指出,专利药到期、单独定价政策即将取消等因素导致外资药企的利润大幅下滑,在多重压力下,外资药企的业务重心也将重新调整,很多企业选择裁员和甩掉利润更低的产品以削减成本。

  回应裁员风波

  6月15日上午9时,在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被施贵宝裁员的几十名医药代表在施贵宝上海总部会德丰国际广场楼下聚集,并打出“抗议裁员”、“施贵宝还我公道”等横幅。在致公司管理层的公开信中,他们要求施贵宝“回到谈判桌来”。

  2014年7月,施贵宝开始在中国裁员,据不完全统计,裁员涉及到近1000人,多轮裁员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这也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针对此次的“抗议裁员风波”,施贵宝中国区总裁林泰慷6月17日上午8:40邮件做了内部回应称,已经知晓该事件,并表示对任何违反合规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违反公司政策的员工将面临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未能对其下属进行相应监管以及当发现其下属有违规行为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经理也将因此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林泰慷还表示,承诺公平对待所有员工,并遵循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同时要求在职员工关注其工作重点,为中国患者提供施贵宝的创新药品。

  对此,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所谓不合规裁员为何存在有选择性裁员现象,比如审批活动的高层及违规下属未被裁,中间管理层反而被裁;累计近千余被裁员工,均是突然解除合同不给申诉机会,属于恶性非法裁员等。

  外资模式变革中

  事实上,外资药企在华裁员的并非施贵宝一家。

  如3月6日,GSK一份通告中表示,将开除中国区包括总监、大区经理以及代表等各级员工大约110名。而与之前解聘主体为普通销售员工不同,此次涉及的主力人群为资历在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资深员工。

  针对外资药企在华裁员事件,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这实际是外资药企转型的一部分,与其在华业务发展密切相关。

  “过去动辄连续保持多年20%以上稳定增长躺着赚钱的日子已基本结束,外资药企需要面临中国医药(行情600056,买入)政策的调整,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如重磅产品纷纷过专利保护期;而另外重金投入的新药研发又收效甚微,这也是外资企业选择裁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立臣表示。

  此外中国监管部门现在对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价格控制越来越严格,此前一直享有单独定价权的外资药企,直接受到招标价格下滑的影响,招标价格较往年大幅下降了50%以上,而在全国招标政策的出台后,低价格中标逐渐成为常态。

  上述各种因素也在影响着外资药企的利润。据《亚洲制药新闻》6月2日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10家主要外资药企的销售额平均增长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长率低了1%。其中,美国礼来公司在华销售仅增长6%,较2014年同期的21%大幅度下降,GSK的销售则下滑了3%。

  为此,外资药企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模式。一位外资药企中国区总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很多跨国药企均已认识到中国医药政策、市场环境等发生变化,在积极调整自身业务模式的同时,也正在将更多的重心发展落在中国,如更注重对中国患者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