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茶究竟多重的分量是合理的”?这个问题在茶叶界自然很多人都会说得头头是道,答案基本上围绕着口感的需要为前提,分量的多少决定了口感的浓淡。当我第一次接触武夷山“金针梅”红茶时,包装中有一泡3克装重量的茶叶让笔者好奇,更让笔者感受不一样的是“金针梅”公司给出的答案,在他们看来茶叶包装里的重量不仅是考虑饮用的需要,还有考虑营销的需要,因为3克装的一泡茶不会泡太久,而一泡5克以上的红茶就可能被泡多遍,算起来茶叶的总体消耗量是分量小的反而消耗更多。单泡茶分量小,茶叶总体需求量会变多,这个问题最初笔者也不理解其中的玄机,直到后来关注“立顿”时才发现“金针梅”给的果然是正确答案。
传统茶企业会认为中国不缺茶叶原料,如何让消费者消耗更多茶叶就是茶企营销的关键,茶还是那个千百年不变脸的茶,消费者也是那群祖先培训出来的程序化茶客,这是对茶和消费者的最原始状态的理解。药企卖茶在如今的中国市场不是新闻了,早年就有药企介入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当然也不乏一些药企只博得一阵风似的炒作,过后我们也没有在市场上见到那些药企的茶叶产品,也因此药企卖茶的话题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近来在福州的药品超市里,药企天士力的“普洱茶珍”受到了特殊人群的欢迎,据药超的工作人员介绍,天士力的茶珍产品有比较出色降脂作用,很受这类特殊人群的欢迎。笔者认为普洱茶珍不就是普洱茶加工而成的吗?那直接喝普洱茶不就可以降脂了?笔者这个想法受到药超工作人员的反对,她们相信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反映,当然她们拥有可以说明问题的终端数据,笔者不得不承认她们的主张。
笔者反对把茶叶当做药品来卖,甚至曾经还写过这样的文章反对茶企卖药似的卖茶,而天士力的茶叶产品虽然属于茶叶深加工产品,但其实质上是茶叶中某些元素的高度浓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叶产品了。如果从茶叶的品质属性去看药企天士力的产品,50克装的零售价高达488元人民币,100克装的零售价是708元人民币,最简单包装的25克装的零售价也要120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对普通茶叶来说已是让人咋舌的了。当然这个价格或许又比不过游资炒作的普洱茶,我们也不能与疯狂炒作的非正常行为做对比,因为炒作的时间性很短促,炒作一次要沉寂多年,而天士力的深加工产品只要在功效上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和销售。
我们不清楚天士力产品从原料到成品这个过程的消耗有多大,但从其包装来看,也是微量的茶粉就构成一泡茶饮料。再从“立顿”、“碧生源”、“康师傅”等茶叶深加工企业的产品来看,原料的消耗可能不是最多,但深加工的价格提升一定是不低的,我们这般对比后就把传统茶企与深加工茶企的特色展示无疑了。传统茶企只求多卖茶,销售的茶叶数量是茶企最为关注的,而深加工类型的企则关注产品的增值,深加工的意义不在于多卖茶叶,而在于让茶叶经营者获得更高利润。
无论茶企卖药似的“碧生源”,或是药企卖茶似的“天士力”,所卖的产品都只是与茶有关而非简单的茶叶,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中国茶叶在深加工领域还大有空间的。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茶企或药企的技术层面问题,如果仅有技术还是不足以让深加工产品变得畅销的,在营销能力的对比上,“碧生源”无疑是游刃有余的茶企卖药老手了,而天士力以往的渠道是医疗行业公关为主,如今进入茶叶行业要进行角色转换不容易,从其广告促销的手段看,还有待于在药超里不断试水,因为在中国市场销售技术远比生产技术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