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臣则认为,目前化学原料药企面临三大困境,首先是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压力较大。其次,原料药的生产成本与日俱增。最后便是高昂的污染治理成本,“几乎所有原料药企都面临污染处理的难题”。要摆脱这一困境企业就不得不转型,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不过,在史立臣看来,行业共性的问题都存在,而像鲁抗医药这样的原料药企,实际错过了转型的黄金期。2006年国内化学制剂业的销售收入仅1382.5亿元人民币,约合192亿美金,不到发达国家医药市场价值的1/30。制剂产品附加值高,当时很多外企进入中国瞄上了这一处女地。但鲁抗医药显然转型动作缓慢,并没有抓住良机。
无独有偶,早在2011年齐鲁证券就罗列了鲁抗医药的诸多难题:抗生素产品单一,利润来源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产品,如二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产品主要依托国内市场,加上抗生素技术门槛低,产能扩张将很快降低产业利润空间,市场波动大;管理体制不能及时跟进,公司定位模糊;船大难调头,抗生素规模越大,政策影响也越大。
对于以上诸多疑问,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鲁抗董秘办,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未能拨通。(记者 臧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