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舆论热议“救命药”频繁消失 药企社会责任形象受考验

舆论热议“救命药”频繁消失 药企社会责任形象受考验

发布:2016-01-31 02: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舆论热议“救命药”频繁消失 药企社会责任形象受考验,舆论 救命药 药企

9月14日至9月20日,行业政策方面,医药国企改革舆情热度较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医药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情况受到舆论热议。国企改革释放医药国企发展的活力成为舆论共识。行业负面话题方面,廉价“救命药”消失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公众对药企的社会责任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海正药业收到美国FDA对台州工厂发出的原料药进口警示函,由于生产厂区数据管理混乱,存在数据造假的嫌疑,海正药业“走出去”步伐受阻。中国药企近年来受到欧盟、美国现场检查的次数增加,数据问题突出,中国药企观念亟待更新。

一周热门话题解读

1.舆论热议“救命药”频繁消失 药企社会责任形象受考验

9月14日,新华网浙江频道刊文报道了杭州萧山区出生不到8个月的韩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进入浙江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而医院中最有效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处于断货状态,病患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通过微信、微博的求助,病患最终找到两盒“救命药”。廉价“救命药”消失,只能通过社交网络求助的现象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此次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黑市被炒到4000元的情况更是给事件添加进一步发酵的“佐料”。由于上海医药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生产注射用促皮质素的药品生产厂商,公司不可避免地登上舆论风口浪尖。此前,医生微博寻找致绒癌特效药“放线菌素D”时,海正药业、新亚药业均受到媒体关注,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面临考验。

“救命药”短缺,企业过度趋利行为受到质疑。药企生产此类药品利润过低是导致低价救命药逐渐在市场上消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此前“放线菌素D”的生产商海正药业、海正辉瑞、新亚药业,以及本次事件中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均对媒体表示由于原料、工艺流程复杂、人工等因素,价格无法反应生产成本,都已经放弃或大量减少此类廉价“救命药”的生产。新华网的评论文章指出,此类“救命药”通常属于医保报销药品,不能随意涨价,药企缺乏生产此类药品的动力。尽管生产成本、药品价格制度等“客观”因素存在,药企并没有在情感上获得舆论认同。在本次注射用促皮质素缺货事件中,媒体评论药企“过度趋利”;自媒体舆论场中,药企缺乏“同情心”的观点占据主流,甚至出现“药企必须生产救命药”、“药品价格不应该由市场决定”等偏激看法。

补救措施缺乏,难以挽回社会责任形象。当药企停止生产“廉价药”遭舆论质疑后,制药企业的后续回应和补救措施成为挽救形象的关键,然而,海正药业解释称“放线菌素D”的生产线已经转移至海正辉瑞,待新的生产线检验通过后,才能重新开始生产药品,新亚药业则表示已经放弃生产此药;生产注射用促皮质素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表示已经开通专用热线,但是当病患电话求助时,接线人员直接表示没有药。补救措施缺乏,没有表现出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态度,药企的社会责任形象更难以挽回。

药品是特殊商品,特殊之处在于其“治病救命”功能,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药企应将治病救命摆在首位成为舆论共识。药品关系普通民众切身利益,对药企的社会责任形象提出更高要求。在媒体和焦急等待用药的病患眼中,成本、药价政策、供应链脆弱等客观因素难免被认为是企业“搪塞”或推卸责任的理由。药企在面对此类事件时,首先在态度上应与病患站在统一立场,表示理解病患的急切心理;其次,提出真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落实对病患的承诺,转危为机。

2.医药国企改革机遇挑战并存 舆论期盼改革释放医药国企活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到2020年,涉及国有资本的医药企业都将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本轮国企改革的目标,着重强调了激励考核制度改革、引入混合所有制、改管企业为管资本、加快整体上市、加大开放程度等内容。医药国企改革方案、医药国企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下半年的发展情况预估是舆论关注的重点。

医药国企改革方案方面,一财网等媒体以广药集团等大型医药国企为例,分析医药国企的策略和方案。广药集团接受一财网采访时表示,混合所有制、国企“走出去”是广药比较关注的改革方向。一财网指出,目前广药集团逐渐稳步推进改革,已经完成整体上市,引入马云旗下的云锋投资,开始了百亿融资计划,并且准备启动广药白云山的员工持股计划。一财网还指出,广药集团以旗下百年老字号品牌为基础,通过“走出去”、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释放老字号的活力是广药集团未来的目标。

舆论普遍认为盈利能力不强,竞争能力不足为医药国企面临的主要困境。《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医药国企改革混改进行时 多家药企布局股权激励》指出医药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医药国企目前面临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平安证券指出,医药国企普遍规模较大,收入占比达到57%,但反观利润层面,医药国企仅占37%。中信证券也指出,医药国企面临长久以来历史负担过重、运营效率偏低、盈利能力不强的局面。恒丰美林投资从经营效率的角度分析认为,医药国企近年的净利润率远低于同期民营医药企业的净利润率。

总体上看,媒体对医药国企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券商机构普遍认为医药国企改革的方案落地后,生产力将进一步释放,医药国企的发展情况将趋向更好,其中品牌中药更有发展前景。平安证券指出,医药商业和品牌中药有望凭借资源和品牌优势从改革中获益。《中国证券报》认为,医药国企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整合潜力,通过上市公司整合平台的机会大,资本运作空间大,顺应了医药行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的大趋势。国企改革为医药国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海正药业原料药入美国被禁药企“走出去”困境引关注

9月10日,FDA对海正药业所属的台州工厂发出的原料药进口警示函称,2015年3月2日至7日对台州工厂的原料药检查发现实验室数据完整性方面的不足,其中阿卡波糖等15个原料药将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海正药业9月11日晚发布公告,对事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表示将会对问题认真整改,尽快解除警示。

从舆论反馈看,海正药业面临雪上加霜的舆情危机,此前海正药业业绩下滑,引发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质疑,此次事件进一步恶化了舆情环境。由于整改期不明确,舆论对海正药业原料药出口的前景普遍表示担忧。各界人士对海正药业进行分析,资本市场倾向于关注海正药业业绩因此事受到的影响。行业分析人士则对海正药业此次被FDA警告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欧盟去年对中国药企GMP现场检查进行对比指出,中国药企在数据方面的问题突出,存在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准确、分析报告造假、记录更换内容、重抄记录、日期与签名不一致等问题。欧盟和美国均加大对中国药企现场检查的力度,中国药企“走出去”面临更严苛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