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难觅其踪的消息时有耳闻,最近,一种名为“潘生丁”的廉价药在全国多地医院和药房消失,让“廉价药何以越来越难买”再次成为热议话题。(10月12日《新京报》)
廉价药往往是患者“吃得起药”的基本保障,正因如此,很多廉价药才被国家列入基本药物名录,并由医保基金支付。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廉价药频频消失,说明其供应体系出现了机制性的问题。
以往廉价药一消失,很多人都习惯于按市场思维找原因— 廉价药价格受到管控提价空间有限、药厂嫌利润低不愿生产、医院和医生不愿进药开药……这其实是号错了脉,要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还是要从体现廉价药的公益性上做文章,通过完善机制倒逼廉价药的正常供应。
廉价药目前是走招标途径进入医院的,虽然很多药厂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但廉价药招标时各药厂仍然挤破头甚至不惜亏本竞标。这其中的秘密,就是药厂要通过廉价药打通招标和医院渠道,以便销售其他利润高的药物。既然如此,“不赚钱甚至亏本”就不应该是药厂停供廉价药的理由— 用廉价药打通渠道,然后一门心思卖高价药,廉价药就不保证供应了,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既然打通渠道给药厂带来了廉价药之外的可观利润,那中标药厂就有义务确保廉价药供应,这叫权利和义务对等。当务之急,是廉价药招标制度必须补上“确保供应”这一条,由卫生部门根据用药情况设定中标药厂的廉价药最低供应量,如不能确保供应,就将药厂剔除出中标名单。这样一来,药厂为了谋求中标渠道带来的高价药利润,必然要确保廉价药供应,哪怕是亏本,也不敢有所懈怠。而在医院这头,卫生部门也必须设定廉价药最低进货量,确立医生必须优先开廉价药的制度,杜绝医院为了谋利让廉价药消失的可能性。
只有在生产和销售渠道实现倒逼,公益属性明显的廉价药才能确保供应量。如果老是跟着药厂和医院以市场思维走,任由廉价药以“不赚钱甚至亏本”的名义消失,患者和基本药物制度都将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