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空心胶囊的使用量达2000亿粒,人均使用量超过150粒/年,除了药品,日常保健品也是胶囊的大用户。
在“毒胶囊”事件之后,这个行业发生飞速变化。“过去,家庭作坊式生产占据胶囊生产70%的市场份额,现在,行业内前5名企业已经可以占据50%的市场了,而且行业正在不断集中。”江苏力凡胶囊有限公司(下称“力凡胶囊”)总经理曹胜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市场集中,但依靠价格竞争的胶囊格局仍未改变,“胶囊作为主要辅料,当药企成本承受压力后,自然而然地想到在这方面下功夫。”
“毒胶囊”之后,行业到底应该往哪里走?
低价“围城”待破
“毒胶囊”,于2012年被央视曝光,当时一些企业使用已加工皮革的下脚料作为明胶原料制作胶囊。由于工业皮革通常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加工,因此,这些皮革下脚料制成的胶囊往往出现铬超标的情况,事件一度惊动卫生部及公安机关。
三年后,曹胜辉作为行业亲历者表示,“毒胶囊事件之后,行业内的小作坊少了很多,但仍然不能完全遏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胶囊用药以普药为主,医药招标的政策让普药价格不断降低,作为主要辅料,胶囊也经常作为压低成本的对象。”以市面上一盒7元的阿莫西林(24粒装)为例,每一颗胶囊的成本约0.015元,可以占到整个辅料成本的30%~40%。而药用、食用以及工业三种不同类别的明胶,价格分别为5万元/吨、2万~3万元/吨以及1万元/吨,价格相差很大。
其实,“毒胶囊”至今还不时见诸报端,2014年,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短短5个月,对外出售高达9000万粒。今年初,“毒胶囊”又重现,济南警方捣毁了6处涉嫌制售假药窝点、查扣500余万粒重金属铬量超标40倍以上的“毒胶囊”。
“中国医药(600056)重复建设,同类产品拼价格的情况只会让行业又走进死胡同。”曹胜辉认为。力凡胶囊最近就投产了投资达6000万元的高端胶囊车间,希望走高端路线。与该公司类似,尔康制药(300267)控股子公司湘药制药今年也披露,投资4180万元建设了年产84亿粒淀粉胶囊制剂车间的项目,并将淀粉植物胶囊产品运用到阿莫西林胶囊的生产。据了解,目前高端胶囊主要指肠溶胶囊、植物源胶囊,价格通常是普通胶囊的2倍及3倍。
山东赫尔希胶囊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晨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毒胶囊”事件之后,市场开始关注植物源胶囊的产品,原因是安全性高,不会出现疯牛病、口蹄疫等问题。不过他也坦言,因为价格较高,可能药品行业比较难接受。
这种高端化的做法,未能打破行业低价竞争的格局。“这种植物源胶囊,至今还没有进入2015年《中国药典》,因此也没法获得注册批件,目前只有生产许可,所以只能供应到国外市场或者国内的保健品市场。厂家也不敢盲目去做,整体生产量还是很低。”董晨曦说。以欧美市场为例,目前以淀粉、纤维素的植物源性胶囊的需求开始显现,全球需求量的年均增速达40%。
曹胜辉认为,国内的胶囊市场发展至今,应该考虑从量到质的改变。
监管标准待精细化
国内的胶囊产业,整体规模近30亿元,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包括苏州胶囊、力凡胶囊、黄山胶囊、广生胶囊等。在“毒胶囊”事件后,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反映,国家对金属铬含量的监管有明显加强。
目前,国家对空心胶囊的规管主要参考《中国药典》,当中特别将“铬”从重金属的检测中单独列出,要求按照标准方法检测,含铬量不得超过2%。“在2010年时,中国药典已经将此项单独抽出,但业内一直没有重视,其中的原因也包括了检测仪器比较贵,但毒胶囊之后,监管部门明显加强了对重金属的检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在业内看来,监管标准还需要细化。今年先后获得了赛诺菲、拜耳的大额订单,与雅培全球层面的战略合作也在进行中,曹胜辉说,力凡胶囊为走出海外布局了至少5年,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其他国家对空心明胶胶囊的监管方式,“相较而言,国家对胶囊的监管还处于粗放型阶段。”
曹胜辉首先以重金属举例,对于其他重金属,目前国家主要使用“炽灼残渣”的方式判断,要求不透明胶囊的杂质在2%以下。“但现在好的企业,基本可以将杂质控制在百分之零点几,1%左右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不管是百分之几,重要的是里面到底含了什么东西,到底是土壤还是其他重金属。”
除了重金属外,曹胜辉还建议,国家应该将抗生素、激素等检测都加入检测范围。“其实在国外,对生产用水系统也非常关注,我觉得这方面中国也可以参考。比如美国,它主要对电导率、有机碳总量进行检测,前者主要是检验杂质的含量,要求在1.1ml以下,而我们国家的标准是7~10ml,后者则与洁净度有关。虽然检测项目不多,但抓住的都是关键点。”
2012年毒胶囊事件回放
事件起因: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高超标90倍。“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
波及企业:
4月16日,通化金马(000766)宣布召回清热通淋胶囊部分批号产品。
4月19日,修正药业表示已经停止羚羊感冒胶囊销售、全面召回并封存该批次产品。
5月28日,白云山(600332)A、通化金马、西南合成、华润三九(000999)等药企因涉嫌铬超标被深交所紧急停牌。
处理结果:
药监局5月26日通报结果,对全国生产胶囊剂药品的1993家企业进行了抽样检验,其抽验胶囊剂药品11561批次,合格产品10892批次,占94.2%,铬含量超标的不合格产品669批次,占5.8%。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