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医药企业大考临近:取消统一定价还只是开始(2)

医药企业大考临近:取消统一定价还只是开始(2)

发布:2016-01-08 08:0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的采集难度增加、成本升高,近年来在正常的销售渠道利润已经非常低了。比如,包含医院的定价加成15%,白蛋白在医院的售价是375元,但是黑市上的价格就能达到五六百元。” 北京鼎臣咨询机构

  “由于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的采集难度增加、成本升高,近年来在正常的销售渠道利润已经非常低了。比如,包含医院的定价加成15%,白蛋白在医院的售价是375元,但是黑市上的价格就能达到五六百元。” 北京鼎臣咨询机构史立臣介绍说,“绝大部分的化学药产品和中药产品,都会采用申报价格时虚高,而在实际药品市场上采用低价竞争,但仍然可以保证利润的方式,药企之间也都形成了默契,发改委也不会纠察。这对于血液制品明显不适用。血液制品企业一定是最期待取消统一定价的药企了。”

  黄屹表示:“有一些血液制品企业由于产品在正规市场卖不出价格,就转而投向了黑市。取消统一定价对于他们是利好政策,对于市场的规范性也有帮助。对于药企来说,血液制品是目前比较明显的收益品类,比较类似的产品还包括一些药品本身价值很高的,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制药水平来看,这一类产品非常少。”

  吴江有着多年销售药品的经验,根据他的判断,取消统一定价对临床药品的冲击肯定要大于OTC(非处方药),尤其是对于医保统筹工作做得好的地区更加敏感。临床药品中的虚高价品都可能有一定幅度的降价。总的来说这次放开药价对于OTC市场来说是一个公平的竞争,但药店零售只占药品销售的10%不到,患者还是听医生的,特别是心脑血管品种,专科用药患者连选择权都没有了。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药品价格放开,OTC企业将获得提价权利,而品牌OTC有提价能力,未来价格逐步上调以体现品牌的溢价,同时提价将提升药店终端销售品牌药品的获利能力,也有利于品牌OTC的终端销售;品牌OTC提价,药店终端也会随之受益。

  相对于一直承受降价压力的处方药行业,OTC行业竞争更为市场化,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品牌、渠道等优势,对后进入者形成壁垒。

  不得不面对更多谈判对手

  “药企首先要面对的谈判对手就是‘医保’,目前还没有医保单独招标的环节,未来理应是谁花钱谁就具有话语权,国务院的文件已经规定,未来医保会成为支付主体,那么医保现有的主管部门卫计委、人社部,都将会在医保药品定价掌握话语权。各地的医保议价机制也会有所不同,这一部分也是医药企业之前所没有接触的。”史立臣分析道。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增加2702万人。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增长17%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覆盖人口已达7亿人。全年商业健康保险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41.3%。未来医疗体系中,医保的地位可想而知。

  吴江也认为,目前医保部门的权力最大,以OTC市场为例,杭州、宁波、温州都是生产单位、品种、规格、价格都合规才能给你医保条码,否则的话就不能进入医保体系。当然临床药品中大部分都是基药,中标品种才能使用医保。控价还是要从医疗结构着手,主要就是医保用药,自费品种的价格是患者可以自愿选择的,至于医保和医药企业的对接形式要等政策明确了才知道。

  除了医保这一巨头之外,新一轮的医药政策改革也将使医药企业直接面对更多的谈判对手。

  “取消统一定价之后,下一步就是省级政府招标。”史立臣说道,“根据目前的改革方向,省级政府招标应该会被取消,也就意味着医药企业即将面临大量的医联体(医院联合体)与单体医院。”

  在目前各省均施行的药品招标制度中,每年由各省发出药品采购公告,而药企的竞相投标之后,中标价即为医院采购本企业药品的最高价。相当于招标办的成为众多医院以及医药企业之间的议价平台,而药企基本上只需要同招标办沟通。这一环节一旦撤销,医药企业的产品定价就需要同每一家单体医院进行沟通,这也意味着巨大的谈判成本。

  据史立臣介绍,目前美国就有医院自发形成的医联体,一些国家也有政府主导的,并委托一家企业为他们采购药品,要求要拿到最低的价格。“中国也会形成这样的医联体,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并形成谈判优势。当然这种变化只是短期的,之后还会涉及新层面的改革。”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2010年,我国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今年改革试点城市将增加到100个。

  “这也就意味着17年之前,医药企业还可以同医院议价,但17年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模式。因为要破除以药养医,就必须要砍掉医院内部的药房,或者至少砍掉很大一部分,就会形成新的药房托管机制,医保、医院、药房、药企,新的议价结构会逐渐形成,医药企业要从现在着手准备。”

  利润压缩倒逼药企转型

  除了统一定价的最高限制之外,药企最终的产品价格还要经过省级政府的统一招标这一环节,此外“二次议价”从隐性到显性,这也正是目前药价被压低的主要门槛。

  “招标价被压得太低了,我们已经有部分药品在今年的省级药品招标中弃标了,而且是我们的独家药品。这种现象不止我们一家。”赵华是刚刚进入某大型国有控股药企的市场部工作人员,虽然对于国企工作的稳定性比较放心,但是药企普遍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不时传来的其他企业的裁员消息还是让他感到担忧。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同时对取消政府定价后的监管措施做了明确规定。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将按照“统筹考虑、稳步推进”的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强监管,促进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药品市场合理形成价格。

  史立臣认为,这项政策意味着此前被明令禁止的“二次议价”的公开化。

  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份先后放开二次议价。在省级药品招标已经将价钱压得很低的基础上,再由医院出面同药企议价,进一步的压缩使得很多企业出现了困境,小企业甚至难以为继。

  据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今年的招标和议价,政府会先设定一个值,一般会比去年的招标价格低10%~20%,如果你不接受就不可能中标,很多企业因为产品成本较高,就只能退出招标,最终一些原本价廉的优质药品就不能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