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打造上市药企从小民居起步(组图)

打造上市药企从小民居起步(组图)

发布:2016-01-07 05:4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打造上市药企从小民居起步(组图),

王延春在接受采访。

王延春在接受采访。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员工对临床研究服务进行业务探讨。

员工对临床研究服务进行业务探讨。 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各种新药证书。南方日报记者

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的各种新药证书。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一种药物进入I期临床,通常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筛选和评估,最后只有约8%的新药能进入药品市场。为了分散资金投入和潜在的风险,医药企业往往选择专业的CRO(医药研发外包),来完成新药研发流程中的部分环节。2006年至2013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220亿元,快速成长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早在CRO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王廷春便扎根于临床前研究服务与临床研究服务领域,并借助广州得天独厚的医疗人才、价格成本、庞大的患者人群、医疗行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等诸多优势,创办了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带领其成为国内一流的CRO企业。今年4月24日,博济医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公司成立至今,博济医药累计为客户提供临床前研究服务200余项,临床研究服务400多项,累计协助客户获得新药证书55件、药品注册批件64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13件,包括多项国家1类新药和国家863课题等重大项目。在全国设有4个全资子公司,分布在我国医药工业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地区,并建立了21个监查服务网点,服务网络遍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所在的主要省、市自治区。王廷春还在美国、新加坡、瑞士设立了3个海外办事机构,他计划要将博济医药建设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医药研究服务企业,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竞争中去。

  A

  弃医从商,创业于新药开发

  王廷春是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暨南大学中药专业硕导,同时兼任广东省药学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在创办博济医药前,王廷春当了十几年的临床医生。1987年,他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进入新乡市一家三甲医院当医生。他先后在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急诊科当过主治医生,最后做到急诊科主任的位置,管理着一支三十多人的医疗团队。

  王廷春说,做医生的经历,让他有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同时也看到了很多临床上的无奈。“做肿瘤科医生时,看到病人满怀希望地进来,但可能过了半年时间因各种原因就没了。我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王廷春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医生也清楚,并不是那个病无药可治,只是这个药国外有、中国没有,或者有些已经进口到中国来了,但是价格非常贵,病人负担不起,这让他产生了要研发新药的想法。

  当了十三年医生后,他辞职来到广州,攻读暨南大学医学院的硕士学位。在深造期间,王廷春来到广州一家做新药开发的公司上班,开始接触到新药开发的全过程。

  跟以前当医生完全不同,这个公司将王廷春带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以前当医生只知道要用这个药,但是不知道这个药是怎么研制出来的,进口药进入中国市场需要经过哪些渠道,更不知道怎样把科研成果变成新药。王廷春起初在公司担任最基层的监察员职位,由于他有多年医生资历,工作又很努力,公司领导陆续把临床研究方案、找医生做实验、写实验总结等工作交给他,让他参与了新药研发的全套过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被选拔为部门经理和公司副总经理。

  当了公司高管以后,王廷春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看到医药公司开发新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临床试验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时监管法规也在日趋严格,高额的研发投资并未给医药公司带来与投资相对应的巨额回报。但是如果医药公司将部分研发工作向新兴市场CRO企业外包,就能够获得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还能够减少研发成本。

  王廷春向公司建议,可以单独成立分公司,专门做新药开发外包服务,既可以承接本公司的业务,又可以招揽其它医药公司的外包服务,应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老板认为公司还赚钱,就没有采纳这个前瞻的建议。

  为了证实这种想法是否可取,王廷春走上了创业的道路。2002年,还在读研的王廷春拿出夫妻两人十几年的积蓄,注册成立了博济医药公司,开始致力于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新药研发外包服务。

  B

  从零开始,十余年发展成行业领头羊

  2003年春节过后,王廷春来到南方人才市场,招了财务、行政一共2人,他自己负责市场。他在天河北路租了间87平方米的民居,将5平方米的厨房改造成了新药研发实验室,两个房间和客厅则作为办公室。他们买来一个铝锅用来煎药,拿着煤气罐就开干了。

  最初公司没有业务,王廷春就广泛撒网,通过邮局给各大药厂寄宣传单。当时国内做CRO的公司很少,王廷春寄送的宣传单很快有了回音。石药集团旗下欧意药业公司做了个医药研发项目,但没有通过药监局的审核。他们就将其中一个最棘手的研发项目划分出来,以十几万的价格外包给了博济医药。

  当时国内CRO巨头均是外资企业,他们看不上这种小项目,其服务对象基本也是同根同源的外资药企。但是这种形同鸡肋的小项目,对王廷春来说却是创业的开始。接到第一个业务后,他先理顺了其中的关系,把批件从无效变成有效的状态。然后,他联系上了天津医科大学的一位主任医生,请他牵头做临床实验。

  但当时恰逢全国非典肆虐,这位主任刚从抗击非典的一线撤下来。医生跟他说,“如果你敢见我,你就来”。王廷春想到客户委托的时间有限,必须尽快有个着落。他第一时间赶到天津,医生被这种精神感动了:“连得非典都不怕,我一定要把你的事给做了。”

  王廷春带着这家小CRO公司,在这块细分市场上慢慢做出了名声,开始吸引住大制药公司客户的关注。2年后,公司人员扩张到20多人,王廷春把公司搬到了华标广场,租了个大概200多平方米的房子。然而2006年底到2007年期间,国家药监局和新药审批中心基本上停止了新药审批工作,CRO公司的业务也相应减少了很多。

  王廷春说,当时国内的CRO公司,70%以上陆续倒闭。但是博济却得益于经过几年的发展,前期积累的一些老客户对公司已经很信任,将一些业务交给博济,让博济顽强地活了下去。

  2007年以后,随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医药研发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审批的速度也比较慢,王廷春判断新的发展机遇又来了。他认为,国内制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开发新药的重要性,以前靠简单改剂型、改规格、换包装、改变给药途径等低水平的新药研发走到了尽头。

  王廷春开始将博济打造成综合型CRO公司,以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为核心业务,在药物发现研究、药学研究、药物评价,以及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研究过程的监查和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面发力,同时还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代理注册等服务。博济为此得到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我国规模领先、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中大型本土CRO公司。

  C

  健全产业链,参与全球CRO竞争

  王廷春称,博济的经济效益很好,刚创办不久就开始盈利,之后的现金流一直很充裕。2011—2014年,公司收入规模从0.99亿元增长至1.44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3.89%。净利润从2644万元提升至3796万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2.82%。但是他和公司的高管没有分过一分钱的红利,而是把利润全部投入到了公司的发展,用于扩大产业规模。

  2010年,王廷春与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协议,成功融资4000万。他又马上在科学城买了一处厂房,把所有的实验室都搬到了那里,并且从国外购买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经过几年发展,博济拥有了1.2万平方米的药物研究中心,包括药学研究中心及药物评价中心两大部分,拥有各类研究设备价值2000万元。其中,药学研究中心拥有4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下设有中药研究室、化药研究室、生物制品研究室、质量分析研究室。目前,博济医药提供的技术服务业务涵盖了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

  王廷春说:“我们不是药厂,也不是销售公司,我们搞新药研发,但不是以自己研发为主,而是接受药厂的委托,为药厂进行新药研发。我们的业务涵盖了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的研究,在人体的临床实验,包括一二三期临床实验和上市再评价。”

  2015年4月24日,博济医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667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2.87元。今年6月份,博济医药股价一度上涨到200多元。上市筹集的资金将用于药物评价中心建设项目、临床研究服务网络扩建项目、药学研究中心扩建项目等发展。

  王廷春说,公司顺利上市以后,博济承接临床研究服务与临床前研究服务业务的能力将大大提升,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扩大。

  在王廷春看来,医药工业集中度不高,现在全国有6000多家药厂,而实际只需要1000家药厂就够了。在新版GMP的影响下,势必有许多不符合标准的药厂选择被并购重组。同时,医药行业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新药研发更是医药行业当中的新兴行业,只是现在中国的新药研究行业跟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太大。就美国而言,现在已有的就有包括昆泰在内,至少有三四家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以上的CRO巨头。而目前国内CRO领域尤其是临床CRO领域集中度并不高,这为博济进行行业整合提供了良好机遇。

  王廷春说,国家现在审批下来的新药研发项目越来越少,但博济承接的项目反而逐年递增。这就说明现在的药厂在选择新药外包企业的时候,除了看价格,更多的会看公司的综合实力。博济医药是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CRO联合体(CROU)的副理事长单位,在品牌形象、经营效率、专业实力等方面均具有具备较强竞争力,博济医药有望成为CRO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博济不仅积极拓展国内业务,在广州、北京、上海有4家全资子公司,25个国内服务网点,同时,在美国、新加坡、瑞士设有3个海外办事机构,努力拓展国际业务。博济先后承接了来自瑞典的奥斯东国际研究公司、韩国现代制药有限公司、瑞士普利化学工业公司、卢森堡大药厂有限公司等境外制药企业的服务项目,并同奥斯东国际研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EMEACR公司、印度TrianzHoldingsPvt.Ltd也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

  王廷春介绍,公司要成长还要国际化,他计划要将博济医药建设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医药研究服务企业,以全面参与全球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竞争。

  对话

  创新战略

  还须政策配套

  南方日报: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您认为广州、甚至是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怎样?

  王廷春:目前中国药厂的销售额和新药研发的投入水平不高,只有1%的销售额用到研发上,国外的跨国公司最高的可能达到10%。这跟我们整个国家的创新力度不够有关。但是现在大家也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改进。

  创新战略的思路是非常好的,但也需要配套一些政策。就医药来说,广东地区对创新的政策保护、优惠力度、重视程度和北京、上海甚至江浙比还是有差距的,他们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

  南方日报:在博济医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天河区政府提供了怎样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支持?


  王廷春:我觉得政府不干预也是一种支持,包括工商、税务、科技部门、药监局等都是可以站到企业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完全只是站在人性化监管的角度,对企业还要有服务的意识。而且这边行政效率高很多,人际关系也没有那么复杂,政府更开明一些、更鼓励发展。博济能发展这么快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宽容、包容都是有关系的。

  南方日报:获得创新创业人才这个奖项,你有怎样的感想?

  王廷春: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上一次我们有申请,但没有评上。当时去看一起答辩的企业,确实这些企业都很牛,给了我们相互学习的机会。这次政府给我们这个服务型的、创新型的企业这个荣誉,真的让我们深受鼓舞。

  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实习生 柳佳路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