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断言,理财周报记者继续从数据中试图寻找答案。依照本次产业与资本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疫苗产业大体可分为传统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联合疫苗三大类。过去,预防性疫苗占据我国疫苗产业的大半江山,其中传染性疾病预防疫苗的市场份额最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预防性疫苗市场日趋成熟和饱和,行业发展潜力有限。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工作已经进入高潮,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已经占据在研疫苗的1/3左右,国内各大生物医药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
本次数据分析同样显示巨大的市场诱惑,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竞逐——一方面,不少本土药企如沃森生物、天士力、大北农等铆足了劲,斥巨资铺设疫苗市场;另一方面,跨国药企也通过加快并购等“曲线包抄”的方式企图在我国疫苗市场分得一杯羹。
“政策的引导将带动各类资本进入疫苗领域,并将引发各相关部门和各地方调整和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疫苗产业长远发展极为有利。”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心亮向记者表示道。
《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被认为是参与疫苗并购领域资本的投资圣经。理财周报记者几经周折,取得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样本,该规划确定了疫苗供应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一是培育重要、急需新产品,尽快完成手足口病等6种新疫苗的研制及产业化,加快研发一批新的疫苗品种;二是建设关键研发设施,重点支持新型疫苗国家研究中心等能力建设;三是扩增急需产能和实物储备;四是提高疫苗行业装备水平;五是建立疫苗质量检验体系。
对此,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研发基础较好、研发能力突出的疫苗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本倾斜,并逐步确立品种优势,而未来的重磅疫苗产品将从以下领域出现:一是对传统疫苗的升级,一剂多防、联合疫苗;二是多价结合疫苗;三是治疗需求尚未满足的慢性病、罕见病疫苗,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治疗性疫苗。
政策的“撑腰”让业界做出了未来疫苗市场将扩容、疫苗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的预判。“未来10年,中国疫苗产业还将有10倍的扩张空间。”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表示。据记者调研了解到,我国目前疫苗产品销售在药品中占比不到1%,远低于全球2.7%的占比,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市场的扩容将首先体现在新品的研发上。从《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加快研发一批新疫苗品种,并将研发能力建设列为重点支持的项目,就可表明国家对于疫苗研发创新的重视。
大北农的发展或可以提供给中小疫苗企业做大的参考路径。从本次产业与资本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该公司在过去三年中通过不断兼并包括长三角地区兽类疫苗企业,成为了在该领域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优势。
以刚刚过去的3月,大北农收购长三角地区兽类疫苗领军企业南京天邦为例,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南京天邦资产总额为23252.31万元,负债总额为3441.60万元,净资产为19810.71元,营业收入为6053.01万元,净利润为-1374.39万元。
作为一家亏损企业,大北农仍旧愿意以1191万元高价收购原股东何孔旺4%股权,继2013年4月完成对该公司46%股权收购后,达到对该企业超过50%绝对控股的目的,资本市场亦在当天以大幅上涨作为对该项收购的正向回应。
可见,疫苗收购行业的活跃企业如果需要进行扩张,同样需要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从理论上来讲,选择与自身资源类似或者匹配的制药企业是最科学也是最理想的。最大的好处在于并购方能够很快地进行人力资源输出,在企业完成并购后,迅速分配一部分人员到被并购方,由于双方属于同一类型或者同一领域的企业,被并购的制药企业能够很快地在新的人员带领下进行运作,不仅能省去很多环节并且能够运作得更好,这是原来这些企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单抗体生物仿制药:隐秘的财富源泉
数据不会欺骗人,但却往往会隐藏财富。在本次产业与资本的数据分析的大量并购案例中,单抗体生物仿制药就被隐藏在了其中。
生物仿制药,是指与专利生物药在结构、功能及质量上非常相似,具有可比性的一类药,当专利生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后可被批准上市。在生物药品市场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与前景。抗体类药物作为生物药物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相应的生物仿制药也将在市场中发挥重大作用。
据德勤预测,到2015年,我国生物仿制药品的年销售额,将从今年的2748亿元,增长到44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15%左右,并将始终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62%左右。
在我国,生物仿制药被作为新药对待,其临床和药品注册将耗费巨大的时间与财力。而原专利药具有品牌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再加上部分欧美药厂也在进入生物类似药领域,将来会与我国生物仿制药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
此外,单抗类药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多依赖国外培养基、凝胶填料和仪器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负担重。当前许多国内药企已进入或拟投资单抗类生物仿制药,10年内有可能形成同质产品的激烈竞争和并购。这些都是在我国发展高质量抗体类生物仿制药所要面对的挑战。
从本次产业与资本的数据分析中,沃森生物无疑是最受关注和活跃的并购主导型企业。这家来自云南的上市公司将从资本市场募得的资本频频收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仿制药企业来补充自身在地域和人才上的劣势。
沃森生物的众多并购案例中,尤以2012年完成上海丰茂51%股权收购的案例最为资本界所称道。作为一家成立不到2年的生物制药企业,上海丰茂拥有快速高效的细胞株构建技术和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平台,从事单抗药物等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为保证合作项目的实施和产品尽快产业化,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此次并购使得沃森生物得以利用上海丰茂技术资源对5个单抗及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的产业化建设,充分发挥公司在生物制药行业产业化和生产、质量管理经验。
据记者从相关监测部门了解,上述单抗仿制药项目,均已或即将推向市场,后续将对沃森生物2014年,乃至未来股价带来直接受益。
中小药企可尝试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金融机构的政策和要求,提高融资管理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围绕产品研发、技术提升、生产成本控制、品质保证、市场开发、销售拓展等完善体系,具备造血、盈利和发展的潜力,核心是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