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迈向健康城市之路》。蓝皮书对288座城市的健康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深圳、北京、上海、珠海、杭州、广州、宁波、佛山、苏州、无锡等十座城市居2015年度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4座、5座和1座。
安全问题是城市健康发展“短板”
从健康指数的内部结构看,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总体来看,与2014年度相比,我国城市健康发展水平明显上升。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亚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较高,城市安全问题是健康发展的重要“短板”。全国共有28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包括深圳、上海、佛山、苏州、杭州、宁波、广州、长沙、绍兴、东营、无锡、厦门、镇江、中山、温州、扬州、龙岩、岳阳、福州、滨州、湘潭、大庆、西安、昆明、株洲、潍坊、泰安、银川。
2015年全国健康城市的数量有所上升,尤其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多,占到健康城市总数的25%,而综合排名位居第2的北京,由于环境健康指数低于全国城市的中位数,未进入健康城市行列。东部地区城市健康发展指数保持领先,西部地区城市快速赶超,东北地区健康发展指数持续下滑,中部地区城市相对平稳。
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长三角城市群最优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蓝皮书评价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指数以及综合发展指数,然后通过计算各指数的差异度,对不同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各项发展指数均好于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从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来看,不管是年均值还是各时间点数据,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均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度年均值分别为0.34、0.17和0.41。从变化趋势上看,京津冀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的差异度2014年比2005年有所提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度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分项发展指数上,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较好。与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指数的差异度较小。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度都很高,但有明显下降趋势。
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也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好。从各年的数据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发展指数的差异度最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差异度最低,但趋于升高,由2005年的0.16升高至2014年的0.28,京津冀地区也趋高,更是由0.34上升至0.48,上升幅度很大。(新民晚报驻京记者于明山 通讯员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