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文若楠 广州报道)
互联网企业布局医疗AI迎来加速度。
近日,腾讯自主研发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正式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腾讯也正式成为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首个获得医疗AI三类证的企业。
我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监管,三类医疗器械属最高级别,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着严格要求。业内指出,能否拿到三类证,对于医疗AI产品生存发展关系重大。没有通过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就无法进入医院临床应用产品收费目录,也就意味着无法商业化。
目前,医疗AI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开始从技术创新转向商业化落地。在腾讯之外,医疗AI领域的头部创新企业深睿医疗和推想科技分别研发的“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已在今年4月获批,成为国内首批拿下肺炎AI领域医疗器械三类证的企业。此外,百度、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都在发力布局医疗AI业务。
那么,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腾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是如何规划的?互联网企业进军医疗器械市场具备什么样的优势,面临何种困境,对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日前,腾讯觅影总经理、腾讯医疗技术委员会主任钱天翼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讲述了他对互联网企业入局医疗AI以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思考。
“科研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仍是痛点”
《21世纪》: 腾讯觅影开发的CT辅助诊断只是针对新冠肺炎,还是也会辅助其他病种的诊断?
钱天翼: CT辅助诊断的全称是“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它不只是针对新冠肺炎,也可以在流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其他场景使用。
因为从医学影像上来讲,新冠肺炎、甲流和乙流统称为“病毒性肺炎”,在临床的CT影像的表征是相似的。仅凭CT检查,可以确认的是这个患者是否患有肺炎。但具体是什么样的病毒,还需要通过测核酸、做病原学检测来获得。
不过在新冠病毒暴发的情形下,新冠感染最受关注,哪怕是其他甲流、乙流的病情感染,也会造成很大的传染性,增加医疗资源的负荷。
《21世纪》: “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是“BAT”企业中首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疗AI类产品,在研发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点,怎么突破?
钱天翼: 这个产品是在新冠肺炎期间开始立项的。疫情刚刚暴发时,正处岁末,在春节之前很多医院会放假,医学生会回家,还有很多医生会轮休,所以当时那些身处一线的医院,科室人员并非满员,且同时要接管其他方舱医院的病例阅片。
我们在疫情暴发后的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着手研发工作。为了加快速度,腾讯觅影的研发团队在武汉封城时期进入到一线,所以跟平时的研发相比,当时的条件比较困难。
《21世纪》:长期以来,医疗AI的发展中数据获取难、标准化难一直制约行业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钱天翼:科研数据的管理和标准化确实是一个行业痛点,会影响到后续临床医学问题的解决和产品研发,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感同身受。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会担心科研数据给到一个合作方后,但是合作方拿数据干别的项目去了,没有产出,白白浪费时间。
至于真正的临床研究问题,是需要科研人员跟医生进行长期的沟通和交流,找到临床研究的方向。
因而,医生也希望有一种机制,帮助寻找合适的科研人员解决技术问题,找到真正靠谱的合作伙伴,才会进一步提供数据和研究方向。
《21世纪》:作为布局医疗AI的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腾讯是怎么实现与医生的沟通与合作的?
钱天翼:实际上,腾讯目前的布局和发展模式正是基于这个痛点的。
通过打造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让医生和医院可以把科研数据放到平台上进行管理和分析。一方面,他们可以自行利用平台上现成的算法模块,去搭建定制化的AI模型,验证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医生和医院也可以提出临床上急需攻克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科研数据,由其他科创企业、高校的技术创新者来参与科研,解决工程问题。
这样可以既建立了医学与工程技术的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也可以对科研数据进行全面管理,不会导致数据被下载或者被拷走的问题。
“医疗是慢赛道不同于互联网软件开发”
《21世纪》:从传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甚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壁垒很深,在此之前,可能都会觉得互联网无论是研发还是管理团队,都跟医疗行业关系不大,在腾讯介入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阻力?
钱天翼:医疗行业的产品,无论是药还是器械,都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医疗产品的研发和管理都跟传统互联网软件开发不同。
比如半年可以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完成后即可上线,上线后仍可试用、调整,调完以后若市场反应较好,则可收费。但是如果这种模式放到医药行业会成什么样?如果没有强监管和严格的质量要求,会变成先生产出药片,患者服用后没有好的疗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再调整药物原料,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
《21世纪》: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其是长周期、高投入的,腾讯是怎么平衡这种长期投入和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钱天翼:医疗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无法短期内实现盈利,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对于我们来讲,长期的投入是必要的。构建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是希望医疗AI行业能够整体的发展起来。
而且医疗行业天然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属性,投资医疗实则投资健康。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是为了身体更好从而挣更多的钱,这是本末倒置的,而是出于对更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当然,企业也需要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来保证其健康运作发展。目前,腾讯觅影在医疗AI上的商业化模式还在探索中。
“与传统药械企业不构成竞争”
《21世纪》:互联网公司的入局,是否会改写整个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
钱天翼: 实际上,我觉得并不会产生新的竞争,腾讯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进入到医疗行业,是为了来帮助或者跟医疗器械行业原有的从业人员携手,最终完成医疗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对于医药行业来讲,有新的从业人员或者新的从业模式来进入,是一种新鲜血液,反而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
毕竟医疗器械数字升级是一个交叉学科的合作,即如何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跟医药行业进行交叉。
所以,非常需要有人既理解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运作方式,又能对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然后去寻找二者的结合点。
我们就是尝试着扮演两个行业之间的桥梁角色,能够把两边的需求和知识进行转化,实现真正的结合。
《21世纪》:未来会考虑和传统的药械头部企业开展更多深入的合作?
钱天翼:其实腾讯一直有跟传统医药器械,包括药品企业进行合作,腾讯自身的优势在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传统医药器械企业有很多我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我们现在自己注册一个医疗器械软件,从零开始走通整个流程,也是希望能更加理解我们的合作伙伴,体会到医疗器械企业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会有哪些真实的需求。
其次,医疗器械的生产、研发、经营,都有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严格且受到法律监管的。腾讯觅影做医疗AI产品的研发、平台搭建,既是为了把AI技术提供给传统医疗器械企业,也是为了让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符合监管的要求。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地找到双方合作的模式,找到医疗器械行业数字化升级的有效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发了“云渲染”等技术,来帮助医药企业实现业务快速上云,而不需要重新开发。
“互联网企业优势在搭建平台”
《21世纪》:除了辅助诊断外,腾讯觅影在“人工智能+医疗”这个交叉领域,还有其他哪些着力较多的领域?
钱天翼:腾讯觅影成立后,一直在做各种AI医学影像结合的探索,这半年来,除了“肺炎CT影像辅助分诊及评估软件”拿了三类证,影像云和病理云也已经在今年6月、8月拿到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同时我们还有两个在研产品:青光眼眼底的图片分析和结直肠消化内镜AI产品,目前均进入了国家医疗器械设计创新渠道。
总得来说,腾讯觅影主要的发力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开放平台的生态建设;二是通过病理云、影像云等影像调阅云平台,打造医疗AI的实际应用场景。
《21世纪》:在“互联网+医疗”“AI+医疗”发展大趋势下,腾讯的优势是什么?
钱天翼:以往医疗器械产品主要面向B端销售,腾讯作为拥有大量C端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以C2B为抓手,帮助B端和C端产生更好的连接和互动,以“双轮驱动”助力医疗健康智慧化。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挂号门诊,包括医保支付等等这些服务环节,来形成一个线上和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和方式,服务于整个目前的医疗机构。
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来搭建平台,助力政府、医院医疗机构、医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作者:唐唯珂,实习生文若楠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