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脑卒中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健康生活)(组图))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200万,而脑卒中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加之近年来该病呈年轻化趋势,使得中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严峻。在近日举行的2016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与会专家强调,目前我国确诊慢性病患者约2.6亿人,脑血管病被列为第一致死病因,并且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同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提前预防脑卒中及发病后正确的紧急救治方式,对生命安全、患者康复、术后生活和生命质量都能起到关键作用。
良好生活习惯可预防脑卒中
卒中又称中风,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据专家介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到脑卒中的70%至80%。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致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管生表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法在不断进步,其中基础药物溶栓及机械取栓,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第三代支架型取栓器械可以很好地疏通血管,拉取栓子,并有效降低血管远端的血栓形成率。
调查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结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结局,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几率可增加45%,达到最佳功能结局的几率可增加67%。管生强调,由于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坏死,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发病6小时内是脑卒中患者的黄金救治时间。
“脑卒中的预防主要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的预防。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度提升,将有助于预防工作的开展。”
出现症状千万别一忍了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刘建民强调,脑卒中早期症状不明显,少数人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失语、视力下降、黑蒙或复视等,多数时候以上症状表现为一过性,民众对此反应就是不重视或忍一忍。殊不知,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患者都应该马上去医院就诊,一旦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或未接受正规治疗,将给患者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轻者致残或瘫痪,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刘建民说,脑卒中病人如果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其结果大多比较理想。
加强二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
对于患者来说,二次复发带来的必然是更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更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数据显示,美国缺血性脑卒中一年内复发率约为3%至4%,这一数据在中国竟高达17.7%。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后,会导致已受损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致残,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对于降低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我国约有1/4患者因发生二次卒中而导致死亡。因此,加强二级预防,降低卒中复发率,对国人脑卒中全面防治至关重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指出,这就要求医院落实“关口前移、学科合作、规范诊治、高危筛查、目标干预”的防控策略,不断加强干预力度,强化健康管理,从病房开始加强患者二级预防工作,从源头开始培养患者二级预防观念,减少脑卒中复发,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复发风险评估和分层,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精准化。
为构建并完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防治体系,推动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于2015年11月在全国启动了“从规范到实践: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项目开展至今,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57个城市、100家医疗卫生机构,共筛查卒中患者逾3万例。
高血压是复发首要风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近日在京发布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中期报告。报告显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患者约占所有筛查人群的55.2%,复发风险因素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年龄和既往病史。
报告提出,随着我国高血压等疾病的高发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任务更加紧迫。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牛小媛教授强调,针对不同危险,开展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干预,是降低脑卒中复发率的有效措施。与国外的数据相比,我国脑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血脂治疗仍不充分,尤其对高危、极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
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希望广大患者及公众关注、重视脑卒中,提高“预防”意识,一旦发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减少发生率和损伤,从而获得有品质的健康生活。
链接
如何减少“中风”危险
了解您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找医生帮助控制血压。
如果有糖尿病,仔细听从医生建议,控制血糖。
定期检查血脂,如果存在血脂异常,找医生帮助控制血脂。
如果心律不规则,请医生诊断有没有心房颤动。
如果吸烟,请尽快戒掉。
如果饮酒,酒精总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动。
低盐、低脂饮食。
学习医学知识,了解脑卒中症状。
向医生咨询如何降低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