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鲜艳的榆林红枣 记者 李长江 摄
当地枣农采收归来 记者 李长江 摄
4月7日,是榆林市神木县沙峁镇新四村的会计王东飞在南京市浦口区明发外滩广场卖红枣的第9天,这里有一个持续半个月的特色食品展销会,他忙着销售从神木老家带去的两万多斤红枣。记者拨通他的电话时,电话那头传过来他给顾客介绍红枣的声音。王东飞告诉记者,这些红枣不是他的,是村里25位留守老人采收的。据介绍,由于去年红枣丰收,仅佳县一地就有6亿多斤的红枣产量,可是,丰收难增收,红枣严重滞销。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红枣情缘
有3000多年栽培史
榆林市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红枣产区之一。全市红枣正常年景产量40万吨,产值20亿元,近年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红枣品质、产量连年下降,枣农收入锐减、信心受挫,红枣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榆林市林业局产业办主任狄龙说:“这是70多万枣农坚决不能丢的产业!”
榆林有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佳县泥河沟千年枣园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多年来,枣树与榆林沿黄土石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被誉为“铁杆庄稼”“救命树”。1995年,清涧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01年,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可是,近年来,榆林红枣却遇到了很大的困境。特别是去年,榆林红枣产量创历史最高,但却严重滞销,增产不增收。
红枣之困
整个产业“听天由命”
记者了解到,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和榆林市林业局曾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佳县、吴堡、清涧三个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降雨和病虫害增加,是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2014年,受湿热天气影响,佳县遭遇了30年不遇的虫害,先后出现绿盲蝽等8种害虫,70%左右的枣树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去年,在红枣成熟期,恰好躲过了雨期,榆林红枣产量创历史最高,但是出现了滞销的现象。”榆林市林业局产业办主任狄龙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榆林市红枣种植面积增加较快,但大部分枣林密度稠、树体高、树枝密,加之受旱地枣林较多、劳力外出、分散经营等因素影响,榆林市红枣多数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特别是青壮劳力的减少,给病虫害联防联治、低产枣园改造带来困难,红枣产业呈现“放任自流、听天由命”的带病发展态势。佳县、吴堡均有近30%的枣园“撂荒”,约70%的枣林属粗放管理。
由于粗放管理,特别是滥用化肥,导致枣树抗体减少、病虫害严重,结出的红枣酸味明显、颗粒变小、皮厚肉少,虫枣居多,市场认可度不高,难以卖上好价钱。
“去年,在佳县黄河畔种植的黄河大滩枣,一斤卖到了10多元,而品质较差的一斤2毛钱都无人问津。”佳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暴海雄说。
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和榆林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因为气候、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红枣裂果、霉烂、虫枣多、品质差、产量低、卖不上价,致使枣农生产积极性低,枣农对枣园的投资、管理就难以跟进,红枣的品质和产量很难提高,所以陕北的红枣产业形成了恶性循环。
解困之路
鼓励深加工 发展电子商务
“要想在红枣这个产业上赚钱,还得深加工。目前榆林市绝大多数加工企业都是以烤枣为主,附加值不大。要想做大产业,还得走精深加工的路子,现在政府非常鼓励、支持红枣企业深加工,做有创新的品牌红枣,利用电商把陕北红枣销售出去。”狄龙说。
红枣咖啡,这是神木县万镇的大学生“村官”张亮的想法,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曼乔咖啡”。张亮说,2012年他带头在神木万镇办起了一家红枣咖啡加工企业——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从企业创办至今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资金上的困难。然而张亮依然充满信心:“我把企业建在老百姓的枣树地边,就是要他们看到还有这样的企业在不断延伸红枣产业链。其次,我想引导更多的企业、个人以红枣为原料生产更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新产品,挖掘红枣产业潜在价值,提高红枣附加值,充实枣农的钱袋子,着力将‘曼乔咖啡’打造成中式咖啡的品牌。”
“红枣咖啡将红枣产品提升到了高端市场,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红枣浓缩汁萃取了红枣的精华,小条包装方便引用,让人们一口就能吃掉几个枣的营养。我们就是通过精细化生产,以产品为基础,创建品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从2012年到去年,我们主要是建厂,从多方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现在投入了有五千万,从今年开始,我们开始销售红枣咖啡,目前红枣咖啡在西安的一些大型超市有售卖,另外还通过电商平台售卖,目前来看,形势很乐观,这样下去的话,年收购红枣将有3000多吨。”张亮说。
红枣增产了,仅靠当地的红枣企业还是无法全部收购,加上新疆枣的冲击,陕北红枣滞销严重。“一斤枣卖不到2毛钱,我们外出打工一天能挣差不多200元,所以我们很多枣都没有采收,采收一天卖的钱还不如我外出打工的钱多。”佳县通镇村民康阿娟说。
为此,榆林去年出台了很多的红枣促销措施,对所有收购的企业,只要收购红枣就给予贷款贴息的扶持。再就是实施资金奖励政策,针对收购数量在200万斤/年以上的红枣加工企业,奖励10万元,500万斤/年以上的奖励20万元。
佳县东方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崔增武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仅去年销售了红枣160多万斤。“我们主要是把陕北红枣销售到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去年榆林市林业局还为我们电子商务平台补助了20万元呢。”崔增武说。
展望未来
力争5年后走出困境
记者从榆林市林业局了解到,几年来,榆林已经改造低产枣园55万亩,其中清涧县实施低改20.4万亩,佳县20.55万亩,吴堡县4.7万亩。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与榆林市林业局在联合调研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时认为,今后五年榆林红枣产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在“优胜劣汰”的原则下,近年扩张的非优生区的红枣,一些品种严重老化和劳力严重缺乏、枣农信心严重不足区域的枣树将会被逐渐淘汰,榆林市红枣面积预计将萎缩至100万亩左右。同时,今后五年榆林红枣产业将进入全面提升期。面临今后五年红枣产业的深度调整期、全面提升期,榆林将实施“红枣产业抢救工程”,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让红枣产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持续壮大,达到榆林市红枣百万亩精品、年产量3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的目标。(记者 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