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 做居民健康守门人

“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 做居民健康守门人

发布:2016-04-12 09:0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人民网上海4月11日电(轩召强)从市场买完菜后,67岁的乐藕珍便来到小区对面的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血糖、量血压——只需刷下健康卡

原标题:“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 做居民健康守门人

人民网上海4月11日电(轩召强)从市场买完菜后,67岁的乐藕珍便来到小区对面的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测血糖、量血压——只需刷下健康卡,她就能在自检室享受包括血糖、血压、心电图、骨密度、肺功能等八项检查……

隔壁的全科诊室里,64岁的汤家镛正在接受社区卫生中心杨建玲医生的诊疗,汤老伯患有冠心病,搭过支架,杨医生是他的签约家庭医生,每个月都会上门随访一次。这两天,汤老伯总感觉右眼不太舒服,经杨医生初步诊断白内障加重了,建议他去三级医院看专家门诊,并很快为他预约好了三天后的华山医院专家……

就诊不再先往三甲医院跑、转诊享受“绿色通道”、延用处方让取药变得更便利更实惠……乐阿姨、汤老伯都是上海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的受惠者。

居民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自助量血压 轩召强摄

居民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自助量血压 轩召强摄

“1+1+1”签约服务实施一年,就诊下沉效果明显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透露,2015年6月,上海在65家社区卫生中心试点推行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最大亮点是推出“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即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签约。

目前已有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1+1+1”签约,签约居民为4.78万人。“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实行不到一年,就诊下沉效果明显。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8450多万人次诊疗任务,超过全市门急诊总量的三分之一,接近三级医院诊疗总量。已签约居民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占77.5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64.45%。

全科医生杨建玲为签约居民诊疗 轩召强摄

全科医生杨建玲为签约居民诊疗 轩召强摄

居民为何愿意签约,不再“大病小病跑三甲”?汤家镛老人的现身说法颇具代表性,“我跟杨医生认识五六年了,杨医生每个月上门看我两次,平时也可以随时打电话问。”在他看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除了离家方便,不用长时间排队外,还可以预约优先转诊至上一级医院,而且比较紧缺的专家号,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可以优先获得。

对汤老伯而言,“延用处方”的政策也让他大大减少了跑医院配药的次数——慢性病签约居民可以一次性配到1至2个月药量。像汤老伯在华山医院看完专家门诊后,杨医生就可以延用上一级医院处方药品,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的药,则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配送,短时间内汤老伯就不用再往返于华山医院了。

汤老伯还告诉记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不用掏挂号费,同样的药价格更便宜。以他每月接近1500元的就诊和医药费来算,签约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后可以节省大约200至300元。

增强家庭医生职业认同感,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里,两则上海医生万米高空救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权威专家葛均波教授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救治一名心脏病人;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高志欣,在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班上,接连救治两位病人。

院士救人,胸有成竹不言而喻;社区医生能“挺身而出”,展现出申城全科医师的底气与实力。

据了解,目前上海与居民签约的家庭医生大多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一样,全科医生都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的临床医生,像高志欣、杨建玲这样的医生,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中流砥柱,并被称为“健康守门人”。

家庭医生,正逐渐从陌生走进上海居民的生活。上海从2011年起就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构建,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截至2015年底,共签约常住居民1027.3万人,签约率达44%。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与服务效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

为鼓励更多的医生投身社区卫生服务,上海还在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医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增强家庭医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在近日揭晓的“上海十佳家庭医生”名单上,来自浦东东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徐高洁榜上有名。今年35岁的他,曾是仁济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彼时行医之路可谓顺风顺水。2010年,徐高洁毅然“跳槽”到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全科医生,一度引发外界关注。谈及为何放弃三甲医院的优良条件,甘心到社区当一名全科医生时,徐高洁坦言,在三甲医院,因为病人多、医生经常轮换,问诊无法进一步深入,更加不能追踪。他还注意到,不少中老年人由于没有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了并发症,他说:“如果能在社区医院解决这些人的看病需求,或许能更早获得效果。然而,这要求社区医院必须要有好医生。”

在东明社区的5年多时间,徐高洁成为了不少居民的“医生朋友”,随时追踪着2000多名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他还与技术公司联系,制作一个App,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方便社区里的全科医生更及时地掌握居民的情况。

如今,徐高洁通过“打擂台”,上任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徐高洁希望通过自己在行政岗位上的努力,把自己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全科医生身上,让“医疗阵线进一步前移,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真正服务更多的人。”

改革,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告诉记者,上海始终把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疗改革的基础、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构建合理诊疗秩序的突破口,改革的目标很清晰,就是为了让市民获得便捷、连续、安全、有效的卫生服务,使广大市民对医改有更多获得感。

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到2020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政府履行基本卫生服务职能的平台,实现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关系,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构建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成为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主要途径。

“1+1+1”签约服务带动分级诊疗 做居民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