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来自于硬实力。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就可以在制定经济活动规则时享有优先权甚至控制力。同样的,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占有领先、支配地位的状况,就具有国际话语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硬实力不如欧美,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很不够,在许多领域不得不接受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或秩序。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硬实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广泛分布并需要我们去维护,这就要求我们争得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近些年来,西方舆论界始终在“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间来回交替地“辱骂”中国,就是一种对中国日益争取国际话语权的打压。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时,特别提出了“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的要求。
五个步骤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目前在“西强我弱”的形势下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必要把它看作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过程,这些要素可以概括为听得懂、对得准、讲得通、有人听、能听进这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第一步是听得懂。指在西方主导国际话语权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西方所表述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加以分析、批判,看清其非科学性、虚伪性,抑或确认其局限性,即它们可能适合西方国情而在中国则水土不服。这是我们争得国际话语权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对得准。是指我们要正面应对,特别是西方对我国的无端指责、漫骂,我们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应,这种回应则是以听得懂为基础的;只有我们准确判断出西方话语中的实质、听得出其弦外之音,我们才能准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判断。第三步讲得通。指我们所讲的内容本身是科学的结论、具有真理性,同时又是通俗易懂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这一点在形成国际话语权中是关键因素。当我们讲对中国道理、中国理论、中国制度要坚持三个自信时,就必须首先把它们置于现实的坚实基础之上,置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第四步有人听。这是第三步讲得通的逻辑结果,只要我们讲得通,就必然有人听。从有人听、听的人多起来,再到听的人真正领会了、认可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就真正形成了国际话语权。第五步能听进。这是国际话语权实现的根本标志。
双管齐下 创新中国特色文化
单纯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带来国际话语权,因此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创新既不能盲目排斥西方文化,搞夜郎自大;也不能一味迎合西方文化,对之盲目崇拜,而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吸取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适应,能够引领经济生活和人类自身健康发展。到那时,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就自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