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2月29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通讯员 陈双)近日,三岁的贝贝看电视的时候,喜欢将声音调得比较大,平时显得也有点心不在焉,轻轻喊他的名字也没有回应,贝贝妈妈带着孩子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耳鼻咽喉科主任朱镇华教授介绍说,贝贝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也叫渗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有听力下降,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会越远越严重,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3月3日是是我国第17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据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0至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听力残疾现残率2.11%,据此推算,全国0至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
“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至2‰,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力障碍可持续增加,5岁前听力障得发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则高达3.5‰。”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朱镇华教授介绍说,儿童听力损失主要包含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两种情况。
先天性听力损失包括遗传因素。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新生儿听力损失几率增加。另外孕期母体因素也会导致儿童听力受损,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甲低等)。为避免初生宝宝有先天性听力损失,首先孕前应做好遗传学筛查,孕期应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耳毒性药物,需加强高危孕妇监测。
后天感染因素导致的儿童耳科疾病,中耳炎最为多见。中耳炎在新生儿期(28天)之后逐渐增加,有文献报告3个月以内的儿童至少发作一次中耳炎,到1岁时近2/3的儿童至少发作一次急性中耳炎,到3岁时,46%的儿童发作3次以上急性中耳炎。
朱镇华介绍,引发中耳炎主要有以下原因。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引发中耳炎;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形成感染;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发作高峰,第一高峰是6至11月龄之间,第二高峰在4至5 岁之间。有研究显示:急性中耳炎后分泌性中耳炎平均持续时间40天。”朱镇华提醒,由于儿童年幼,不会描述,常不引起家长注意,儿童哭闹,家长带患儿去儿科就诊,有时也被儿科医师忽略,延误诊断,延误治疗。童年期的中耳炎会在鼓膜和中耳遗留下难以处理的改变,对儿童以后的听力、言语和智力的发育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儿童听力损失非常重要。
除了中耳炎,还有很多原因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朱镇华建议做好如下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至6岁,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佩戴鼻夹和耳塞;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减少感染性疾病,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如果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应当及时就诊。”朱镇华表示,中医中药可以采用针灸、耳穴贴压、以及口服中药、在局部用药等方面治疗耳部不适。
相关链接:
辅助治疗按摩疗法
鼓膜按摩:以手中指(或食指)置外耳道口,轻轻捺按,两侧各捺按15~30次,每天3次。适用于同时伴有耳内胀闷感的患者;
鸣天鼓:调整好呼吸,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闻及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除耳鸣功:平坐,伸一腿屈一腿,横伸两臂,直竖两掌,向前若推门状。扭头项左右各7次;
营治城郭法: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可作1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