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WHO声明:小头症的诱因最可能是妊娠期感染寨卡病毒

WHO声明:小头症的诱因最可能是妊娠期感染寨卡病毒

发布:2016-02-04 00:5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WHO声明:小头症的诱因最可能是妊娠期感染寨卡病毒

2016年2月2日,世卫组织陈冯富珍总干事宣布,继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类似病例群后,巴西近期报告的小头症病例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虽然尚未得到科学证实,但高度怀疑妊娠期感染寨卡病毒是导致小头症的原因。

《国际卫生条例》(IHR)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定义为“疾病通过跨国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从而可能需要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行动的特别事件”。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卫生事件或疫情——本次则是要降低寨卡病毒对当前疫情国的影响,并控制病毒向其他国家传播。《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昨天开会,向世卫组织总干事建议:采取一系列中短期措施来应对当前巴西局势,包括进一步规范监测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对新病例群开展深入研究以确定是否与寨卡病毒存在因果关联。

人们可在被已感染的伊蚊叮咬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目前所知,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往往较轻,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自愈。很多感染了寨卡病毒的人没有任何症状。而有症状的人则可通过普通的止痛或退烧药、休息和大量喝水得到治疗。

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寨卡病毒和小头症新生儿增多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寨卡病毒还被怀疑与几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致麻痹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城镇若有适合伊蚊繁殖生长的环境,也可能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在中国,则主要在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同一种蚊虫还导致该地区季节性登革热传播。然而,当前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故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较低。

“世卫组织正在与中国卫生部门紧密合作,商讨这一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的影响。目前来看,寨卡病毒病在中国发生大范围暴发的风险很低。然而,我们会继续密切监测事态发展。”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

在有伊蚊活动的地区,要减少寨卡病毒的传播,关键措施是避免蚊虫叮咬,如:使用驱蚊剂、穿着尽可能遮盖全身的衣服(最好是浅色)、使用纱窗等物理屏蔽措施、关闭门窗等。此外,小桶、花瓶等任何容器,哪怕仅能容纳一点点清水,都应该被倒空、清洗或盖上盖子,防止蚊虫来此繁殖。

编者注: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什么?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大脑发育困难。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身体免疫系统侵袭部分神经系统导致的疾病。该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任何年龄个体都有可能受累。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和四肢酸麻。如果呼吸肌受累可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

综合 综合 疾病 药品 医院 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