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如果一生病,家里就没有劳动力挣钱了。”1月4日,谈起家里的状况,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群乐乡新河村65岁的村民蹇永华满是心酸。
据恩阳区数字农村管理系统统计,该区2015年底有119个贫困村、2.1万户贫困户、7.2万贫困人口。像蹇永华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因户,占到全区的40%以上。如何让“蹇永华们”不因疾病而减慢脱贫致富的步伐?“集中诊治攻大病,政策扶持降成本,强化培训升‘质量’,村民签约提服务。”巴中市恩阳区卫计局负责人杨明给出答案。
投入专项资金 三年完成贫困户“兜底”诊疗服务
蹇永华家迎来了福音。近日,恩阳区从全区医疗机构中统一抽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医生,组建“6+1”(6个片区中心卫生院+1个区级医疗专家队)医疗卫生精准扶贫专家医疗队,定期深入贫困村集中开展诊断治疗,助推劳动力恢复。在活动现场,蹇永华不仅得到了免费诊疗,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贫困户在后续治疗上还有‘精准扶贫医疗绿色通道’。”“精准扶贫医疗绿色通道”,是恩阳区各医院专为进一步需诊治的贫困户开辟的绿色快速医疗通道,优先安排就诊、检查、床位等。
“医生,拿这个单子就可以到市中心医院或区人民医院免费做头颅CT检查?”近日,渔溪镇金山村6组,贫困户65岁李坤民得到医疗卫生扶贫专家工作队现场诊疗后,半信半疑地询问队长赵育。在得到肯定回复后,老大爷伸出了大拇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赵育介绍,医疗工作队在诊疗时因人施策:对于能够到达现场的建卡贫困户现场筛查;不能到达现场的则入户诊疗。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享受医院“绿色通道”,对患有重大疾病而且家庭贫困的,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指定到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对因医技能力不足不能有效诊治的,协调联系区外医院进行诊治。当天,医疗工作队员张朝建就到患“坐骨神经痛”、卧病在床的5社肖远秀老人家进行了诊治。
“让每名患病贫困户得到诊治!让他们恢复或部分恢复劳动能力,为脱贫增收、摆脱长期贫困创造条件。”杨明介绍,为确保进村诊疗服务的持续开展,恩阳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医疗卫生扶贫。其中,2015年进村集中诊治经费区财政首期安排了300万元,完成对119个贫困村的进村诊疗服务工作,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诊疗服务工作。
部门联动形成组合拳 贫困户看病“不再贵”
现场诊疗服务方便了患病贫困户。该区更通过探索医疗卫生精准扶贫路上的扶助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实惠,暖了民心。茶坝镇章怀村3社建卡贫困户陈春兰冠心病多年。虽然病情日渐严重,但巨额的医疗费让他不得不一拖再拖。如今,陈春兰发现,在他2015年12月23日的医疗账单中,看到了医疗卫生扶贫给他这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织就了7张“医疗民生网”——
第一张网是所有药品全部实行零利率销售。
第二张网是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上浮5个百分点。
第三张网是建立医疗费用补助资金。个人累计自负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全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至2万元以下的按20%给予补助;2万元以上至5万元以下的按30%给予补助;5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的按40%给予补助,10万元以上的按50%给予补助。
第四张网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再补助,对个人自负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按30%给予补助。
第五张网是医疗救助,对农村低保对象和其他贫困家庭人员住院治疗费,民政部门按个人实际负担的合规医疗费扣除医保报销和补助后分段救助。
第六张网是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医疗服务,业务收支中部分让利。
第七张网是区卫计局设立医疗扶贫爱心基金。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中广泛开展募捐、资助、捐赠。基金用于贫困人口中重特大疾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等渠道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
陈春兰算了一下,他这20天住院6970.8元的支出中,自己仅需支付费用506.53元,还不到总费用的10%。
柳林镇七颗石村2社的74岁建卡贫困户黄基龙提到自己这次住院经历,也向笔者频频竖起了大拇指。黄大爷因高血压、胃溃疡等入住柳林镇卫生院,10天的住院治疗中花去2663.17元,除去报销费用,自己仅仅支付了170.30元。
据了解,恩阳区在医疗费用管理中,将甲亢、甲减、帕金森氏病等10种患病人群较多的疾病纳入一类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病种由原来的15种增加到25种,并提高原有一类门诊慢性特殊疾病的年度限额结算标准。全额资助特困供养人员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和五保户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围,不足部分实行财政兜底。
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家门口”医院放心就医
义兴乡曹家村村民赵元爵,被高血压困扰了10多年,需要定期检查用药。他说,以前做检查治疗要到乡卫生院,甚至去城区医院,现在在村卫生室就可以了。
如何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放心就医,如何避免“小感冒也往大医院挤”的尴尬?有人坦言,“家门口”就医,医生医疗水平“不敢相信”,设施也太简陋,如何敢去?
为此,恩阳区把先进医疗设施和优秀医技人才辐射到基层,单2015年集中配置医疗设备就达3000万元。不断提高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构建农村、乡镇、城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远诊而增加就医开支,真正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下八庙镇安居村,这里的村卫生室实行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公共卫生室“五室分离”。制度上墙、药物分类井然有序,空调、电视、床铺、座椅一应俱全。
据了解,恩阳建区以来,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79个。与此同时,该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100%。此外,恩阳区还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巴中分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建设进度,还将适时引进1家民营专科医疗机构。
针对医疗水平问题,恩阳区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派出不少于15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华西、省人民医院等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各中心卫生院也将强化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实现技术指导、人员互派、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纵向管理“五到位”,切实强化“区域一体化”卫生服务能力。到2017年全区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1名以上合格的全科医师,并培养15名医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让村、乡留得住人才,恩阳区按照一般诊疗费补助、定额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四个一部分”的措施解决乡村医生报酬,确保了乡村医生“有钱服务”。
“1+N”网格化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全程护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