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黄开斌
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已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极为广泛,牵扯到经济保障问题、健康照护问题、医疗保障问题、慢病康复问题、失能照料问题、食物安全、水源安全和社会照护问题等。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探索创新。
生存年龄老化将造成很突出的健康问题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在2020年前后开始展现其巨大的弊端,预计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我国将有4.8亿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近四分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时,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随之迅速增加的患病老人数量将使个人、家庭承受沉重的负担,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我国老龄人口结构问题也日趋凸显。首先是空巢老人比例超过一半,未来将达70%,这些空巢老人60%以上患有慢性病或存在健康问题。其次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老年人的平均余寿为19年,10年以上都是带病生存和失能状态。第三是失智问题(含老年痴呆)。目前我国有超过4000万失智老人,他们的健康和护理问题尚未解决。
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岁人口的3-7倍。60岁以上的老人近一半患有慢性病。老年人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此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
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6.9%,截至2013年,国内老人高血压患者超过1.3亿。同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其中老年患者接近3000万人。
老年痴呆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高达5.6%,即每20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老年性痴呆患者。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元。失能老人健康状况更槽糕,更需要健康照护和全程护理。我国现有3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按国际3∶1的比例,这些刚性需求至少需要1000万个专兼职护理员,再加上健康老人的需求,就更多了。而目前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仅4万余人,需求缺口和市场潜力毋庸置疑。
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健康服务问题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而老年人口中90%左右均为慢性病或老年病患者,老年人本身各种机能在不断退化或退变,其罹患的慢性病会更重。所以,要做到健康养老,不解决好慢性病康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关于健康养老的技术、服务、关爱等问题,是一个跨多部门和跨多学科的难题,必须协调解决。
伴随新中国5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老年人增加,他们的老年生活观念有明显变化,对老年生活质量和健康消费需求有明确要求和提高,他们的需求已不再仅仅只是医疗防病治病的大力救助或帮助,而是更加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即:对失能老人照护、大病医疗保障、慢病康复护理、延缓衰老服务、健康快乐长寿和养生度假休闲等健康养老将有巨大需求。
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伴随着机能老化,常涉及身体、精神健康和社会等多方面问题。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自然病程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干预,健康照护、慢病康复和生活护理服务。其中,庞大的慢性病老年群体,对医疗卫生体系、健康调养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都带来巨大挑战,对长期健康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
目前最急需的是要培训各类健康服务人才。只有培养大量健康服务师和养老护理员,才能落实社区照护中心和老年护理院的医养强生服务。这需要中国健康医学专家和康复护理专家编撰基础健康学科知识和不同科室健康调养和护理技能教材,培训师资,为在职健康服务人员和护校护理学院毕业生开设各类健康服务技能的培训课程,护理师、护理员和相关技师要按细分专业进行培训。结合老年人广泛健康生活需求,包括慢病康复技师、中医保健养生、脊柱调理养护、膳食营养调节、老年辅助器械、老年心理辅导等开展专业培训。
健康养老缺乏有效的模式,造成诸多问题
中国老龄社会来得很快,社会普遍压力很大,各方力量纷纷投建的养老机构参差不齐,相关专业培训和信息管理散乱。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曾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度假养老和医疗养老等提法,但都不是很成功的模式。现在大家又流行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即让一些养老机构和医院合作,或者在养老院建医疗机构,或者在医院里建养老院。
其实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并不是医疗救助,而是需要健康照护。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是处于退化阶段,我们的一切健康照护手段就是让退化来得慢一些。如果靠医疗吃药打针,只能把命留住,但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意义不大。再者,吃药打针做手术只能是增加老人痛苦,有时是做“无用功”,有时甚至是“雪上加霜”。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健康养老,就是要用健康的方法让老人慢慢地老去,让他们的痛苦少一些,生命质量更好一些,而不是用强硬的医疗手段去干预和保护,不过只是在延长生命而已,想让老人不死也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让老年人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健康欢乐地走完他的晚年,才应该是政府和社会要做的。
另外,政府还应该要做的就是老年人(甚至是所有)的生命观和生死观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生来是100%地走向死亡,也就是人终有一死,不要忌讳死亡和临终关怀,尤其是当长辈或老人在晚年的时候,应学会坦然面对,这一人生课程应该补上,学会选择过好生命的最后时光和临终方式,如果是疾病缠身而又体力不支,那最好是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改善生活的品质,而不是仅仅考虑延长生命。这不是经济支出的问题,也不是子女的“孝顺”与否的问题,而是为了自己少遭罪,给生命以尊严。
北京已有机构结合社区医院广告公司对辖区老人做过调研,发现80%以上的老人所需要的是基本健康服务。而对于一些重病大病,他们更需要去三甲医院接受治疗。治疗之后的住院,可在与养老院配套的医院进行。而对于60岁-70岁之间有活力的老人来说,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简单,那种带有中医保健、养生性质的健康服务更受欢迎。对于一般老人来说,医疗的伤害太大了,他们的身体承受不起,即便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占老年人的80%-90%),医疗方式对慢病基本是无效的。所以,别把老年人当成太大的社会负担,给老人以尊重更重要,不要完全视他们为弱者,人都要老的,而真正需要的就是“健康养老”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