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已是困扰全社会多年的问题。最直接的反馈结果是,既然难,索性就不看了。据卫生部调查显示,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其中,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愿住院。“看医生”怎么就成为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儿呢?
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长期以来呈“倒三角”状态,医疗卫生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80%的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这种情况产生的问题是,该到哪里看病?社区医院还是大医院?二甲医院还是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又能否挂得到号呢?到最后,除了费用和挂号这些基本要素,服务等级、治疗效果等都必须要考虑,甚至导致很多有条件的患者选择了国外治疗。
相比国内,国外是否有哪些好的模式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呢?答案是,他们一方面保障充足的医生资源及分级诊疗体制,另一方面,又通过远程医疗手段解决边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据了解,1924年,美国《广播新闻》4月份刊登文献报道,早在20世纪50年美国就已经将通信系统试用于医疗,发展到现在,已习惯用于远程治疗。那何为远程治疗呢?
据美国远程医疗协会是全球远程医疗领域最大的NGO组织,其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林科斯曾表示,远程医疗能为患者提供最大的便捷性,让患者能更快的同医生接触,减少了时间、经济成本,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在我国,也有专家表示过:“像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无法根治,只能是控制、注意日常管理。更有男性生殖健康方面比较隐私,此时互联网的手段和工具就非常有效,医患应该认识到这种便捷和隐私性。”但这往往是个大换血,医生、患者、管理部门和机构对于远程医疗的认识都需要更新。
目前在国内很多患者对于实物的经济价值认知感比较强,比如吃药、打针、手术,认为这才是在接受医治,对于医生的问诊、健康咨询这样“看不见”的专业服务价值还不认可,认为不值得花钱;医患双方对于远程医疗的认识以及应用动力不足,为其推进带来了障碍,但这类想法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误区。那些“看得见”的医疗手段真的就能得以保障吗?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泰安市一女子因感冒,自己骑车到诊所注射点滴,没打多久就出现窒息,后因抢救无效死亡。今年12月著名影星李冰冰,在澳洲连续高烧16天,在澳洲医生摊手表示无法确诊后,选择回国救治,病因是化脓性扁桃体炎。对于这些所谓的“看得见”诊疗法,人们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真正的价值 ——医生的水平。一个医生的价值体现,永远是他的知识构建和积累的医疗经验。患者对这个认识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远程医疗的屏障,正所谓是,易得庸医一千治,难求神医一剂方。
就如何解决双方的信任问题,推动远程医疗、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北京和合堂健康科技公司已为实现此目标做出尝试。和合堂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推进“京津冀生殖健康百县行”工程,“京津冀生殖健康百县行”工程依托中日友好医院男科、北京生殖专业委员会强大的专家团队,深入到京津冀三地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义诊及男科医生培训,使当地民众不出县即可享受到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让大众重视男科健康、体会移动医疗的方便。
第一次 “百县行”活动已于上月在北京顺义地区成功的拉下帷幕。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合作单位和合堂,全程无偿的提供互联网技术支持。通过此活动,郊县地区大众与三甲医院专家建立了信任关系,后续再通过移动互联网解答患者的咨询,患者的接受度明显提高。
和合堂创始人刘峰表示:“将移动医疗有效运行,让郊县的医生与三甲医生建立沟通渠道,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北京和合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此次公益工程的目标,与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推进移动医疗落地也将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