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5,关乎女性和儿童健康的大事发生了不少,最受关注的非“全面二孩”和屠呦呦莫属,还有或广受关注、或引发热议的健康中国、雾霾红色预警、儿科医生短缺、儿童尿检含抗生素、首个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年轻乳腺癌、“毒跑道”、预防性切除防癌等一系列事件。用心盘点2015年度妇儿健康领域的大事小情,看看有哪些受追捧的热词能登上妇幼健康年度关键词的榜单?也希望能借此在新的一年为广大女性和儿童带来健康生活的新启迪和新期盼。
妇幼健康关键词1:全面二孩VS“高龄追二”
新闻回放: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2015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等内容,新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
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最新消息,在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约有60%在35岁以上,这一年龄段的孕产妇被医学界称为高龄孕产妇或高危孕产妇。专家指出,“高龄”女性怀二胎非常容易出现受孕难、流产易、妊娠和并发症多、难产率增高的状况,出生缺陷、胎儿畸形等风险也相对提高。为此,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11月23日特别刊发了《六成“追二”女性已过生育佳龄,高龄妈妈圆“二孩梦”需防风险》的专题报道。
记者点评:“全面二孩”是人口政策的进步,此举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为了更好推行新政策,相关部门还应为女性提供更多便利的生育服务措施。此外,高龄妇女妊娠中出现的问题也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探索高龄妇女妊娠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应成为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专家提醒,“高龄”女性要想生“二胎”,需要从多方面慎重考虑,做好各项检查和充分准备,尽量在孕前、孕期检查中将风险降到最低。
妇幼健康关键词2:屠呦呦VS青蒿素
新闻回放: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85岁高龄一夜成名,也引发了青蒿素在全球的大热。2015年10月5日,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12月10日晚,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颁奖章和证书。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中国妇女报不仅在2015年10月7日以4个整版的篇幅及时报道了屠呦呦的传奇经历和非凡成就,更在2015年12月第一时间推出了由中国妇女报记者执笔的新书《屠呦呦传》。
记者点评: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屠呦呦,这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荣誉,更是中国女性的骄傲。尽管已是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但青蒿素作为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仍具有重要意义。屠呦呦,这位将一生奉献给中医药事业的“三无”女科学家让青蒿素赢得了世界喝彩,更让传统的中医药得到全世界的空前关注。而更让人钦佩的是,屠呦呦那份面对至高荣誉的谦虚、淡定和从容。
妇幼健康关键词3:健康中国VS妇幼健康卫技人员占比达80%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概念,指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2015年12月28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公布了《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各地应当根据当地常住人口数、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承担的功能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员、床位和设备配备,保障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具备与其职责任务相符合的业务用房、床位设置和设备配置。尤其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向卫生技术人员倾斜,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中国妇女报于2015年12月30日对此做了报道。
记者点评:“健康中国”的提出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只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才能推动“健康中国”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其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更是凸显了国家对妇幼健康的高度重视。
妇幼健康关键词4:雾霾红色预警VS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停课
新闻回放:2015年进入冬季以来,华北地区连遭大范围雾霾天气。2015年12月7日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12月19日早7时,北京第二次启动红色预警。12月23日,天津和河北也首次启动了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应急响应。
上述地区升级红色预警后,北京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停课,以减轻环境污染对孩子们身体造成的损害。其他应对措施包括企事业单位根据空气重污染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纯电动车除外);工业企业按红色预警停产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等。
记者点评:频繁的雾霾污染已成为我国广大地区无法回避的事实,对大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尽管包括单双号限行、停产、督查等治霾举措都已开始陆续实施,但治霾之路仍然艰难而漫长。政府能否下大力气,改革经济发展方式,重典治理大气污染,备受期待。当雾霾已成为常态,一味让中小学、幼儿园等机构全面停课恐怕也非长久之计,期待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更有效措施,比如为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尽快配备新风系统,不能让雾霾长久成为家长和百姓的心头之痛。
妇幼健康关键词5:儿童医院爆棚VS儿科医生短缺
新闻回放:2015年12月,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发布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而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患儿;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休病假;上海市新华医院入冬以来,接诊量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尽管各家医院儿科医生“连轴转”地接诊,儿科医生还是不够用。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多万,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位。
记者点评:儿科医生短缺早非新闻,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是我国儿科医生普遍面临的困境。医疗界忧心忡忡地呼吁了多年,终于在今年形成蔓延全国之势。综合医院儿科因“不赚钱、常加班”而留不住医生,妇婴儿童专门医院则因就诊人数一直超负荷而濒临崩溃。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科医生短缺的危机将持续蔓延发酵。前不久,国家卫计委下发通知,提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今年起对这两个岗位的专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无论如何,提高政策、待遇和环境对儿科医生的吸引力,已迫在眉睫。
妇幼健康关键词6:乳腺癌年轻化VS姚贝娜病逝
新闻回放:2015年1月16日,年仅33岁的“中国好声音”知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在深圳病逝;10月,滴滴总裁柳青坦承患上乳腺癌,这些都再次引起了全社会对女性乳房健康的关注。中国抗癌协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增速居世界第一;每10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上乳腺癌,年轻化趋势显著;同时,我国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长了38.91%,乳腺癌已经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对此,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1月19日和10月26日分别刊发《姚贝娜香消玉殒敲警钟,乳腺癌年轻化不容忽视》《“年轻乳腺癌”高发又凶险,自检+定期检查可早发现》两篇特别报道。
记者点评:乳腺癌近十几年以来一直是悬在女性头上的一把利剑!研究表明,未生育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生育过的妇女高,婚育年龄的延后也被证明和乳腺癌发生有正相关性;如果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高1.6倍;长期不良情绪体验也可能与乳腺癌变相关。因此,女性在正常生育年龄时经历怀孕、分娩、哺乳的全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专家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年纪小就不会得乳腺癌,女性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35岁以后就需定期做乳腺专科体检;而婚姻生活和谐对女性远离乳腺癌也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妇幼健康关键词7:中国剖宫产率世界第一VS首个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
新闻回放:中国剖宫产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平均剖宫产率达46%,且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高达24.6%,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15%的警戒线。为了降低非理性剖宫产率,2015年8月24日,安徽省卫计委推出全国首个15种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严控择日择时“生娃”。此管理清单制订了15条剖宫产手术实施指征(试行),而对于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要求,临床医师原则上应予以拒绝。安徽这样为剖宫产设定界限,引起广泛热议。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9月7日刊发《“开学式”剖宫产今年未现高峰,“生娃”还需顺其自然不应择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记者点评: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让更多患者有知情、选择甚至参与的权利,对控制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有专家提醒,确立剖宫产“正面清单”至关重要,但明晰“负面清单”亦不可少,如设定门槛禁止不符合指征者剖宫产;通过科普、协议的形式,广泛传递剖宫产存在风险,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大力营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氛围。
妇幼健康关键词8:抗生素滥用VS儿童尿检含抗生素
新闻回放:2015年11月16日~22日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发展壮大,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健康威胁存在误解,不知如何防止该问题加剧。世卫组织为此进行的一项新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抗生素及其使用的认识很低:中国61%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或流感,完全无视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这一事实;中国53%的受访者认为病情好转就可以停服抗生素,而不需要完成整个疗程;中国35%的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头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无独有偶,2015年4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课题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的4所小学里,随机抽取1000多名8岁~11岁健康儿童,对他们尿中的抗生素进行科学检测。研究发现,三地儿童的尿中共检测出5类共18种抗生素。其中,1种以上抗生素在尿中被发现的频率为58.3%,至少2种及以上抗生素或抗生素类别在尿中同时发现的频率分别为26.7%和23.5%,而且在一份尿中最多同时检测出4类6种抗生素。研究人员甚至还从儿童体内检测出临床已经停用多年、但在环境和食品中经常发现的抗生素,进一步证实环境与食品也是儿童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对此,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6月1日刊发《“儿童尿检含抗生素”引关注,食疗+推拿让孩子低药物成长》的特别报道。
记者点评: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抗生素耐药性是一项全球卫生危机,正在损害人类治疗传染病的能力,并阻碍医学方面的许多进步。没有一个父母会希望自己孩子在大量药物的陪伴下成长,但可悲的是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成为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的受害者!
请记住:世卫组织的建议:当你并不需要时,别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只有在专业医务人员开具处方时才服用抗生素。即便感染好转,也一定要按疗程服药。不要服用吃剩的抗生素,也不要把自己的抗生素分予他人。
此外,临床途径只是滥用抗生素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存在于农牧渔业、食品生产链条上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可能是更大的、不断冲击我们健康的暗流。期待相关部门和企业能真正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还孩子们一个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
妇幼健康关键词9:学校塑胶跑道VS“毒跑道”
新闻回放:2015年秋季开学后不久,苏州市元和小学的多名小学生陆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而家长们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学校的塑胶跑道。同样在9月,江苏无锡、南京、常州等地的小学,也上演了塑胶跑道风波。江苏省教育厅于2015年10月14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有关塑胶跑道被疑有害学生健康的有关情况。专家指出,我国已建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仍是一项行业空白,如果新建塑胶跑道在一周后仍有明显异味,觉得呛鼻、刺眼,那就说明有问题了。目前劣质塑胶跑道的毒性污染源主要是苯、重金属铅和有毒塑化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10月19日刊发了《当心“毒跑道”危害学生健康》一文对此进行了报道。
记者点评:入口把关不严,工程建设监管形同虚设,才使“毒跑道”乘虚而入。而本该为此安全把上最后一道关的环保、住建、教育、质监、体育局等相关部门均无法做到有效监管,失职之责难辞其咎。问题跑道就像个无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让家长惶惶不安。在本来应该最为安全的学校里,出现了这样危害孩子健康的事,难道不应该有人站出来负责吗?
妇幼健康关键词10:切除乳房卵巢VS预防妇科癌症
新闻回放:2015年3月24日,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宣布,由于自身携带致癌基因,她患卵巢癌的风险为50%,在医生建议下她动手术摘掉卵巢及输卵管。而就在2013年5月,朱莉对外公布,为预防乳腺癌,她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术后她患乳腺癌的概率将从87%降到5%。也就是说,两年来,为了防癌,朱莉先后切掉了乳腺、输卵管和卵巢三个女性重要器官。中国妇女报《健康周刊》于2015年3月30日刊发了《朱莉两年预防性切除三器官,防卵巢癌哪能“一切了之”》对此进行了报道。
记者点评:癌症,这两个字虽已不再鲜见,但当它活生生地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而且自己患上癌症的风险也很大时,你也会像朱莉那么做吗?多名妇科专家均表示,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测出“高危”结果就一定和癌症画上等号,因为卵巢和乳房对于女性真心很重要,不要轻言切除。专家提醒,任何健康问题都不止一种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方法,选择对你个人最有效的。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避免过度补充雌激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特别是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未婚或晚婚、不育、不哺乳的女性,使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女性,具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要定期筛查。